[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非机动车超容量充电停放车库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4509.0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6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赵雷;许涛;张华锋;张益铭;魏宏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存阳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00 | 分类号: | E04H6/00;E04H6/14;B60L53/16;B60L53/30 |
代理公司: | 沧州市宏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4 | 代理人: | 韩超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自贸区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非机动车 容量 充电 停放 车库 | ||
本发明涉及停放车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化非机动车超容量充电停放车库,包括车库本体,所述车库本体车库口安装有门体,所述车库本体内设置有存储机构;所述存储机构由环形转动机构和多个停放机构组成,所述环形转动机构用于带动多个停放机构进行环形转动;所述停放机构包括托槽板,所述托槽板内设置有停放台,所述停放台的侧壁上安装有滑棱;通过对电动车进行大容量存储和充电工作,可大大降低电动车的空间占用量,方便使电动车的存放工作更加有序,同时方便满足电动车充电需求,从而有效解决电动车的存放和充电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停放车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化非机动车超容量充电停放车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对环境的逐渐重视和机动车排放管理要求的逐渐严格,以电力作为动力的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依靠电动自行车,可以使人们出行更为方便,同时大大降低了交通压力,然而电动自行车在使用后需要频繁充电,现有的充电桩的数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同时电动自行车的杂乱停放问题也对城市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非机动车超容量充电停放车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智能化非机动车超容量充电停放车库,包括车库本体,所述车库本体车库口安装有门体,所述车库本体内设置有存储机构;
所述存储机构由环形转动机构和多个停放机构组成,所述环形转动机构用于带动多个停放机构进行环形转动;
所述停放机构包括托槽板,所述托槽板内设置有停放台,所述停放台的侧壁上安装有滑棱,所述托槽板内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棱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停放台内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托槽板内侧壁上,所述托槽板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动端安装有充电插头;
所述停放台顶部开设有停放槽,并且所述停放台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托把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托槽板背离所述门体的侧壁上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端转动安装有第一滚轮,所述托槽板底部靠近所述门体的位置水平安装有两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外端转动安装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圆周外壁中部与所述第二滚轮圆周外壁中部均开设有环形卡槽;
所述环形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槽板和第二导向槽板,所述第一导向槽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第二导向槽板的形状为横向的目字形,所述第一导向槽板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导向槽板内侧壁上均安装有卡棱,所述第一滚轮滚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板内,所述第一导向槽板内的卡棱位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卡槽内,所述第二滚轮滚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板内,所述第二导向槽板内的卡棱位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卡槽内;
所述环形转动机构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多个转轴进行环形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套装在每个转轴上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端转动安装有连接轴;
所述第一导向槽板的外侧套设有链条,所述链条与所述连接轴的外端连接,所述链条的内侧设置有四个链轮,每个所述链轮均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导向槽板外壁上的每个拐角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槽板的每个拐角位置和所述第二导向槽板的每个拐角位置均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托把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停放台上的半圆形固定槽板,所述半圆形固定槽板内部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口,所述滑口内滑动设置有弧形顶推板,两个所述弧形顶推板相对,并且所述弧形顶推板的侧壁行开设有多个弧形卡口,两个弧形顶推板上的弧形卡口方向相对;
所述半圆形固定槽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方形滑杆,所述第一方形滑杆穿过所述半圆形固定槽板并固定在所述弧形顶推板上,所述第一方形滑杆与所述半圆形固定槽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形滑杆的外端安装有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的外端固定在所述半圆形固定槽板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存阳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存阳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4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