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的微米级球形钠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6555.4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4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许新安;曾林超;朱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锦彦(广东)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51/00 | 分类号: | C01G51/00;H01M4/525;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禾花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纯 微米 球形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的微米级球形钠电材料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在合成出高纯的微米级球形Na0.7CoO2颗粒的基础上,减少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且无有害气体产生,该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混合液的配制:先将分析纯的Co(OH)2、NaOH混合均匀,再一起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对上述混合液持续加热、搅拌(400‑600 rpm),置于马弗炉内加热,加热结束后即可制备得到黑色的微米级颗粒状四氧化三钴,将上述微米级颗粒状四氧化三钴粉末与碳酸钠,球磨,取出压制成块,送入马弗炉,于550‑850℃,加热2‑6 h,即可得到黑色粉末,将黑色粉末加入到1 M HCl溶液中搅拌20 min,液固分离后,用去离子水清洗3‑6次,真空干燥即可得到高纯度的球形Na0.7CoO2粉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的微米级球形钠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钠离子电池凭借理论容量高、制造成本低、钠矿资源丰富等特点,已成为颇具潜力的储能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能够被选为钠电正极材料,需具有较高电势及稳定性。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材料是磷酸钒钠(Na3V2(PO4)3),它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在室温条件应用效果较好,但其材料本身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控制难度大等缺点,且原材料成本高,还常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钒、磷等元素,故在规模化应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Na0.7CoO2具有层状与球状两种结构,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电势可高达3.8V,是目前一种很具有潜能的新型钠电材料,其最大优点是循环性能稳定,可以在室温环境下长期工作,材料本身无毒性、无污染,与硬碳、磷酸钒之类的钠电材料相比,其电化学可逆性好、原料成本低、制备工艺成本低、合成产物稳定性高、纯度高等优点,更加适合在钠离子电池中规模化应用。相较于片状的Na0.7CoO2 (钠离子脱嵌过程中易发生相变而导致循环稳定性较差),球形的Na0.7CoO2也同样具有杰出的电化学性能,且稳定性更好,表明Na0.7CoO2 的球形化是钠电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制备Na0.7CoO2钠电材料的方法过程为:先将钴前驱体烧至为Co3O4,再加入Na2CO3,在适宜温度空气气氛下烧制而得Na0.7CoO2。该方法存在粉体污染,处理温度较高、处理时间长,产物组成和颗粒分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纯度低等缺点。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095514A,公开日为2018年12月28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以模板法制备不同形貌P2-Na0.7CoO2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以多形貌碱式碳酸钴为原料,形成四氧化三钴模板,然后与Na2CO3固相烧结制备出P2-Na0.7CoO2,可获得不同形貌(粒状、棒状及片状) Na0.7CoO2粉末材料。虽然该发明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该发明采用了模板法,需要先将含钴溶液转化为多形貌碱式碳酸钴,存在难度系数较高的中间控制环节,且工艺环节较多,形貌控制难度较大,易导致物相不纯;
其次,该发明在合成多形貌碱式碳酸钴时的控制难度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在某些操作上还需要一定的压力限制,再次增加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锦彦(广东)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锦彦(广东)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65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塑料高分子阻燃剂全面浸渍设备
- 下一篇:饮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