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跨既有铁路的曲线简支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2370.4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8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卢铖昀;张志臣;周义;曾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培君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铁路 曲线 桥梁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跨既有铁路的曲线简支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桥梁包括承台,承台底部设有基础,顶部通过桥墩设有盖梁,盖梁为变截面梁,其梁体中心线与其中心桩号处的线路中心线垂直,其梁体顺桥向的截面宽度从曲线内侧向曲线外侧逐渐变大,且变化幅度与曲线的曲率相匹配,盖梁两端设置有防落梁挡块,且防落梁挡块之间的梁体顶部通过支撑垫石和支座间隔搭设有若干根矩形梁,若干根矩形梁相互平行并按相同尺寸预制,矩形梁两端通过变截面后浇带与邻跨设置的矩形梁连为一体,且矩形梁及变截面后浇带顶端依次设置有桥面板和桥面系。本发明采用等尺寸矩形梁实现公跨铁曲线桥的搭设,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少了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跨既有铁路的曲线简支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跨铁桥曲线段桥梁结构多采用变截面箱梁实现,变截面箱梁的施工需包括大量的现场现浇和后张拉工序,现场现浇施工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施工速度较慢且会对既有铁路线运营产生较大影响,后张拉工序工艺较复杂,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而且变截面箱梁使用模板数量较大,投入成本高。因此,在公跨铁桥曲线段桥梁施工过程中,如何减少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影响并高效、经济地完成桥梁施工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跨既有铁路的曲线简支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跨既有铁路的曲线简支桥梁结构,包括承台,所述承台底部设置有基础,顶部通过桥墩设置有盖梁,所述盖梁为变截面梁,其梁体中心线与其中心桩号处的线路中心线垂直,其梁体顺桥向的截面宽度从曲线内侧向曲线外侧逐渐变大,且变化幅度与曲线的曲率相匹配,盖梁两端设置有防落梁挡块,且防落梁挡块之间的梁体顶部通过支撑垫石和支座间隔搭设有若干根矩形梁,若干根矩形梁相互平行并按相同尺寸预制,矩形梁两端通过变截面后浇带与邻跨设置的矩形梁连为一体,所述变截面后浇带的浇筑高度与相邻位置的矩形梁高度一致,且矩形梁及变截面后浇带顶端设置有桥面板,所述桥面板两侧通长设置有防撞块和护栏,两侧防撞块之间的桥面板上方铺设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且混凝土路面的顶面标高由设计纵坡、横坡及曲线超高综合确定。
优选地,所述盖梁顶面标高由设计横坡及曲线超高综合确定,且其顶面与混凝土路面顶面沿横桥向同坡。
优选地,所述支撑垫石呈楔形,其顶面为水平面,沿横桥向布设的各个支撑垫石中心点的连线与盖梁顶面同坡,且沿顺桥向布设的各个支撑垫石中心点的连线与混凝土路面顶面纵坡相匹配。
优选地,为保证矩形梁稳定,防止其倾覆失稳,所述矩形梁之间固定有若干道横隔梁,所述横隔梁水平设置,其顶面中心点的连线与混凝土路面顶面沿横桥向同坡。
优选地,所述矩形梁顶部通长铺设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两端分别搭设在相邻设置的两根矩形梁顶部安装槽内,其顶面与混凝土路面顶面同坡,且横隔板与矩形梁作为现浇结构桥面板的底部模板将桥面板下方空间封闭。
优选地,为提高跨间矩形梁的整体性,所述矩形梁端部设置有甩槎钢筋,且邻跨设置的矩形梁端部的甩槎钢筋焊接相连。
优选地,为方便施工,所述盖梁的水平投影呈梯形,桥面板两侧边缘的水平投影为与线路中心线平行的曲线,且桥面板两侧设置有超出盖梁和最外侧矩形梁边缘的悬臂段以保证线型的美观。
优选地,所述基础为桩基础或扩大基础。
优选地,所述支座采用橡胶支座或钢支座。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诉一种上跨既有铁路的曲线简支桥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结构设计,根据既有铁路和线路资料,确定桥梁孔跨、基础位置、盖梁及矩形梁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23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