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鹰嘴豆芽中制备紫檀烷类化合物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2755.4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8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阿布力米提·伊力;阿吉艾克拜尔·艾萨;高彦华;鲁春芳;赵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3/14 | 分类号: | C07D493/14;C07D493/04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鹰嘴豆 制备 紫檀 化合物 高丽 和美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鹰嘴豆芽中制备紫檀烷类化合物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的方法,该方法先将鹰嘴豆浸泡,发芽后摘取豆芽使用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后,浓缩至无醇味的浓膏,将浓膏用纯化水分散后,上样预装大孔树脂色谱柱,依次使用纯化水、浓度10%的乙醇溶液除杂,再使用95%乙醇水溶液洗脱;将洗脱部分浓缩至无醇味后,使用纯化水分散,再通过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所得乙酸乙酯部位浓缩、干燥,得到总异黄酮部位;再将所得部位依次利用硅胶色谱法以及反相色谱法分离,收集流分,分别得到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两种紫檀烷类化合物。该方法为制备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两种标准样品提供一种简便、易得、快速的方法,也可应用在鹰嘴豆及豆芽等保健食品开发及其质量标准建立的研究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鹰嘴豆芽中制备紫檀烷类化合物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两种对照品的制备,也可应用在鹰嘴豆及豆芽等保健食品开发及其质量标准建立的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豆科鹰嘴豆属Cicer植物全球共发现有44种,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近中东地区,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L是本属植物中唯一栽培成功、栽种面积较广的世界第三大食用豆类。鹰嘴豆在我国西部的新疆已有2500年的栽培历史,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药食兼用的植物,收载于《药品标准》(维吾尔分册)和《维吾尔药志》。异黄酮类化合物是鹰嘴豆中报道较多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患糖尿病风险、改善心血管疾病、以及防治雌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多种疾病等作用。据相关研究报道发现鹰嘴豆发芽后其豆芽中总异黄酮量能增长到原籽粒的数十倍之多;鹰嘴豆芽中异黄酮成分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变化,其提取物在抗氧化活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紫檀烷类化合物属于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是异黄酮家族中的一个十分瞩目的亚类。该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植物体内抗毒素,其药理活性广泛,是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之一,随着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该类化合物在抗肿瘤和抗菌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药理作用。紫檀烷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主要分布于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中,如黄芪属、鹰嘴豆属、香槐属、黄檀属、刺桐属、山豆根属、乳豆属、大豆属、甘草属、马鞍树属、槐属等一些植物中。
高丽槐素(Maackiain)成分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广西著名道地药材广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et T.Che)、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 (Millettia speciosa Champ.)的干燥根牛大力等药材中。药理学研究表明高丽槐素具有抗肿瘤活性、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谷草芽孢杆菌的分裂生长以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活性。抗菌活性研究表明高丽槐素具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6.25-25μg·mL-1就能抑制真菌的生长。美迪紫檀素(Medicarpin)存在于甘草、黄花草木犀、天山岩黄芪、苦马豆、苜蓿等植物中。药理研究表明美迪紫檀素(Medicarpin)具有骨保护、抗肿瘤、抗菌、神经保护、抗雄激素等活性。目前还未见到有从鹰嘴豆芽中提取纯化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的相关报道。分别以自制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两种化合物为对照品,使用HPLC计算鹰嘴豆芽化学成分(化合物)总富集部位中高丽槐素含量约为2.13%、美迪紫檀素含量约为3.65%。
本发明对鹰嘴豆发芽后的芽部位中化学成分进行充分的分析分离研究,从中得到了一种制备高丽槐素和美迪紫檀素2种紫檀烷类化合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2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