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低碳循环稻鱼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1051.3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1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玲;李桂林;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玲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10;A01G22/22;H04L67/12;H04L67/025;H04L9/40;G16Y10/15;G16Y20/00;G16Y40/10;G16Y40/35;G16Y30/00;G16Y30/10;G16Y40/5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邓爱军 |
地址: | 723100 陕西省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碳循环 养殖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低碳循环稻鱼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包括养殖池、集污锥、探测导气杆、负压分离箱、生化消毒固碳池、稻田生化净化区、回水调培生化池、监测控制箱。所述养殖池内固定装设集污锥,锥顶插设导气管及探测杆,锥底设第一排污(排渣)管,锥中设消毒管,池底设第二排污(尾水)管。本发明通过运用物理学和微生物学的方法,把设施养殖排出的废弃物分离、降解、生化转化成水稻生长需要的丰富营养,采取科学的方法使得养殖排放与稻田消纳协调平衡,构建以水为媒介的的“稻‑水‑鱼”生态链路体系,形成生态系统中固相、液相、气相能量物质在稻田“溶器”中被捕捉转化利用,固化中和碳源、氮源,污染物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低碳循环稻鱼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设施化水产养殖体系中,鱼类养殖密度高,污染物排泄量大,排放水体中的废弃物,包括由于投喂饵料而引起的残饵、未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鱼体代谢排泄物及微生物残体(菌藻虫)等。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代谢物被排入水中,既有可溶性物质如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也有固体物如残饵、鱼粪,悬浮物如难溶于水的微粒,和气(溶)物如CO2、NH4,这些物质和微生物代泄残体等的积累会对养殖鱼类产生生理影响和毒性作用。
从养殖水体中去除或转化这些养殖废弃物,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质量,对设施化养殖鱼类的健康、快速生长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废弃物”对鱼类废物、毒源,但却是水稻等植物的丰富营养来源。
养殖废水体(尾水)中的废弃物可分为固体物、水溶物、气相物,这些物质如何有效转化为水稻植物的营养物质是稻鱼生态构建、水体污染、低碳排放的关键。
但是现有的稻鱼种养系统较为简单,鱼类养殖周期短、产量低,设施匮乏,稻鱼生产相互制约,方法技术简单;养殖系统无法快速有效对水体内的废物进行排出处理,以及废水废渣循环回收利用困难;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低,物联网技术具有条块壁垒障碍,从而制约影响稻鱼种养产业的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稻鱼种养系统较为简单,鱼类养殖周期短、产量低,设施匮乏,稻鱼生产相互制约,方法技术简单;养殖系统无法快速有效对水体内的废物进行排出处理,以及废水废渣循环回收利用困难;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低,物联网技术具有条块壁垒障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效低碳循环稻鱼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低碳循环稻鱼种养系统,包括养殖池、负压分离箱、稻田生化消毒池、稻田固碳氮生化区、回水监测调控循环池、监测控制箱,所述养殖池内固定插设有集污锥和探测导气杆;所述集污锥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体观测器,所述探测导气杆与集污锥的顶部通过支撑柱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管中下部装设第一水质传感器;所述探测导气杆的顶部装设有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的输出端与监测控制箱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养殖池的内底部固定插设有第一排污水管,所述养殖池内侧壁的底部固定插设有第二排污水管,所述养殖池的内底部铺设有消毒输液灭菌管,所述消毒输液灭菌管上螺纹连接有消毒泵阀,所述第一排污水管上螺纹连接有自控排污泵阀,所述消毒输液灭菌管上螺纹连接有消毒增压泵,所述养殖池与负压分离箱之间通过第一排污水管和第二排污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排污水管靠近负压分离箱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自控排水阀;
所述负压分离箱内固定插设有三级滤网,所述负压分离箱内固定插设有微震除尘器,所述负压分离箱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集污排渣管,所述负压分离箱一侧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负压泵阀;所述回水监测调控循环池的进水端螺纹连接有自控给水泵,所述监测控制箱的输出端分别与自控排污泵阀、自控排水阀、自控给水泵、消毒泵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监测控制箱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云平台触控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玲,未经李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1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