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吊舱推进电机引线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7187.5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2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华;杨一帆;陈炼;代潞;于留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3/04 | 分类号: | H02K3/04;H02K3/32;H02K3/38;H02K13/00;H02K1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进 电机 引线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吊舱推进电机引线结构,实现推进电机末端到推进模块顶部接线位置的引线连接和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1)、引线过渡接头、引线,连接部绝缘层和支撑结构;
所述的引线过渡接头为与电缆(1)适配的铜管接头(2);
所述的引线由母线(3)、少胶主绝缘材料(4)、少胶绝缘漆(5)、防电晕绝缘层(6)和第一绝缘保护层(7)组成;
所述的连接部绝缘层由多胶主绝缘材料(8)、多胶快干绝缘漆(9)、防电晕绝缘层(6)、第一绝缘保护层(7)、第二绝缘保护层(10)和绝缘保护套管(11)组成;
所述的支撑结构由扎带(12)、支撑块(13)以及填料函或MCT模块(14)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电机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1)为交流变频船用电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电机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线(3)为与电机线圈相同规格的电磁线或软铜母排。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引线结构的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推进模块顶部按照6股/5股/4股/3股、5股/4股/3股、4股/3股/2股、3股/2股/1股、5股/4股或2股/1股的排布方式将引线交错排列引出;
S2,将铜管接头(2)一端与引线用银焊料完成焊接;
S3,然后将铜管接头(2)的另一端进行酸洗处理并打磨,清理氧化物和焊渣,将电缆(1)塞入铜管接头(2)后固定,进行绝缘处理;
S4,再将电缆(1)穿过电缆固定孔,电缆末端引线完成与线圈出线头焊接;
S5,最后将焊接完毕的引线绝缘处理,并将引线和电缆(1)用支撑结构完成限位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电机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在焊接过程中采用隔热防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电机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中焊接时将引线弯折,同时进行隔热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电机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线通过如下工序制造:
S11,首先将母线(3)弯折成型;
S12,然后对母线(3)进行绝缘包扎;
S13,再将包扎好的引线投入装满少胶绝缘漆(5)的浸渍漆罐完成真空压力浸渍处理;
S14,最后将引线两端的绝缘漆打磨清理干净;
S15,采用填料函或MCT模块(14)固定电缆(1);
S16,采用扎带(12)和支撑块(13)固定引线并确保引线有合适的爬电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电机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2中引线两端裸漏3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吊舱推进电机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2中绝缘包扎是对多胶主绝缘材料(8)、防电晕绝缘层(6)、第一绝缘保护层(7)和第二绝缘保护层(10)按照先后顺序依次逐层包扎,每包扎一层均匀涂抹多胶快干绝缘漆(9)后再包扎下一层,边包边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71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