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电动自行车自燃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27119.7 | 申请日: | 202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4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谈正言;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凌博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45 | 分类号: | B62M6/45;B60L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过顾佳 |
地址: | 214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电动自行车 自燃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电动自行车自燃的控制方法,涉及电动自行车领域,该方法当根据电机控制器的正电源连接端子的电压以及逻辑电路电源端子的电压检测到正电源连接端子与动力电池断开时,和/或,当检测到满足预定电流波形条件的d轴电流和q轴电流而确定相线连接端子与电机的相线断开时,电机控制器关闭输出以切断动力。该方法通过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地检测电机控制器中存在大电流的连接端子的松动现象,并在检测到出现松动现象时快速输出以切断动力,从而有效防止因为接触电阻上升产生局部过热而导致绝缘失败所引起的,从而有效预防电动自行车自燃,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自行车领域,尤其是一种预防电动自行车自燃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自燃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对社会和行业构成一定危害,严重的还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为解决这一重大质量问题,部分生产企业成立了专题小组,对自燃的电动自行车的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和研究,从实物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模拟试验、企业产品设计、生产现场和售后维修等环节着手,现已基本查明了电动自行车发生自燃的各类原因,并提出了为防止自燃,电动自行车整车线路及电器应具备的电器安全及可靠性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发生自燃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大电流接触连接件存在松动,导致接触电阻上升,产生局部过热,绝缘失败,引起短路而产生燃烧,尤其在中、大功率的高端车型上电流更大。因此如何从这一原因出发预防电动自行车发生自燃,成为了提高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预防电动自行车自燃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防电动自行车自燃的控制方法,该电动自行车中的电机控制器执行的方法包括:
采集电机控制器的正电源连接端子的电压以及逻辑电路电源端子的电压,电机控制器的正电源连接端子连接电动自行车中的动力电池的电池正极、负电源连接端子连接动力电池的电池负极,电机控制器的逻辑电路电源端子通过电门锁连接动力电池的电池正极,逻辑电路电源端子是电机控制器内的逻辑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采集电机控制器的相线连接端子处的电机相电流,并将电机相电流转换得到dq坐标系下的d轴电流和q轴电流,电机控制器的相线连接端子用于连接电动自行车中的电机的相线;
当根据正电源连接端子的电压以及逻辑电路电源端子的电压检测到正电源连接端子与动力电池断开时,和/或,当检测到满足预定电流波形条件的d轴电流和q轴电流而确定相线连接端子与电机的相线断开时,电机控制器关闭输出以切断动力。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当检测到d轴电流和q轴电流是电流幅值均高于预设幅值、且频率为预定频率的交流值时,确定d轴电流和q轴电流满足预定电流波形条件。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预定频率为电机相电流的基波的两倍。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还包括:
在采集到相线连接端子处的电机相电流后,依次经过Clarke和Park变换得到d轴电流和q轴电流,并分别利用高通滤波器对d轴电流和q轴电流进行高通滤波。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当检测到逻辑电路电源端子的电压与正电源连接端子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大于预定阈值时,确定正电源连接端子与动力电池断开。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采集电机控制器的正电源连接端子的电压以及逻辑电路电源端子的电压,包括:
通过两个模数转换通道同步采集电机控制器的正电源连接端子的电压以及逻辑电路电源端子的电压。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电机控制器连续检测到正电源连接端子与动力电池断开和/或相线连接端子与电机的相线断开的次数达到次数阈值时,关闭输出以切断动力。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凌博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凌博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7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