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8539.7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6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白少元;丁彦礼;申志强;王欣;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10;A01K63/04;A01K63/00;A01G22/0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1/3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丽恒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原位 生态 净化 淡水 养殖 系统 | ||
1.一种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区、生态净化区、进水井和排水井,所述养殖区及生态净化区同心设置,养殖区位于中心处,生态净化区位于所述养殖区的四周;所述进水井和排水井分布于所述生态净化区处;
所述生态净化区内分层填充颗粒填料,且所述生态净化区填料表面高于养殖区的水位处;所述进水井通过进水管与养殖区相连,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进水井的底部与生态净化区相分离,进水井的表面通过布水槽与生态净化区相连通;所述排水井的上部与生态净化区相分离,底部通过出水口与生态净化区相连通;所述排水井的水经回水管输送至所述养殖区底部的底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区为圆形或方形结构,养殖区内的水深为1.5-3m,生态净化区的构建体积与养殖区的水容量的比值为1:3-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净化区内的填料层总高度为70-110cm;生态净化区内分层填充颗粒填料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粗粒填料,粗粒填料的粒径为10-20mm,厚度为10-20cm;第二层,中粒填料,中粒填料的粒径为8-15mm,厚度为30-40cm;第三层,细粒填料,细粒填料的粒径为3-8mm,厚度为20-30cm;第四层,粗粒填料,粗粒填料的粒径为10-20mm,厚度为10-20cm;生态净化区填料表面高于养殖区设计水位60-9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粒填料为砾石或碎石;所述中粒填料或细粒填料为沸石、陶粒、石英砂、生物碳、焦炭、河沙、小砾石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搭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槽的宽度为20-40cm;所述布水槽水平安装在生态净化区的外侧墙壁上并与进水井相连,布水槽的两侧装有溢流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分别位于排水井与生态净化区相连的两堵墙体下部等高位置处,且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位于生态净化区底部以上的10-20cm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养殖区的养殖密度及处理水量的大小,可设置一个或多个进水井及排水井,进水井及排水井可对称分布或间隔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85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