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8539.7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6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白少元;丁彦礼;申志强;王欣;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10;A01K63/04;A01K63/00;A01G22/0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1/3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丽恒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原位 生态 净化 淡水 养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涉及淡水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区、生态净化区、布水槽、排水区、水流循环系统。生态净化区位于养殖区外层,由水泵从养殖区引水至外层生态净化区表层的布水槽,水流向下经生态净化区完成养殖废水中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净化后的水体由排水区自流循环回到养殖区,经济地解决了淡水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净化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但生态环境保护对野生水产品捕捞的严格控制,传统捕捞行业早已不能满足需求,水产养殖行业迎来蓬勃的发展。然而高品质的水产品需要高品质的水质为基础,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水质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养殖过程中的水质问题主要是由于鱼类排泄物、过量的鱼饲料残渣、鱼类用药等在水体中的累积,造成的溶解氧过低、水体酸化、氨氮浓度升高使鱼类自身的载氧能力降低,产生缺氧症,鱼类自身的新陈代谢缓慢、发病率升高,严重影响水产品品质及产量。
目前水产养殖业水质保障技术主要包括曝气充氧、抛洒石灰调节水体pH,以及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生物过滤技术,如沙滤池等。然后依靠物化作用维持水质,不仅无法保障自然的水环境状况,而且成本高昂,因此如何开发出基于自然的养殖水质解决方案,实现低成本的养殖水体的原位生态净化是现代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促进淡水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体原位生态净化淡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生态净化区、进水井和排水井,所述养殖区及生态净化区同心设置,养殖区在中心,生态净化区在四周;所述进水井和排水井分布于所述生态净化区;
所述生态净化区内分层填充颗粒填料,且所述生态净化区填料表面高于养殖区的水位处;所述进水井通过进水管与养殖区相连,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进水井的底部与生态净化区相分离,进水井的表面通过布水槽与生态净化区相连通,最后经排水井的底部流入排水井中;所述排水井的上部与生态净化区相分离,底部通过出水口与生态净化区相连通;所述排水井的水经回水管输送至所述养殖区底部的底泥层。
优选地,所述养殖区为圆形或方形结构,养殖区内的水深为1.5-3m,生态净化区的构建体积与养殖区的水容量的比值为1:3-1:10。
优选地,所述生态净化区内的填料层总高度为70-110cm;生态净化区内分层填充颗粒填料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粗粒填料,粒径10-20mm,厚度10-20cm;第二层,中粒填料,粒径8-15mm,厚度30-40cm;第三层,细粒填料,粒径3-8mm,厚度20-30cm;第四层,粗粒填料,粒径10-20mm,厚度10-20cm;生态净化区填料表面高于养殖区设计水位60-90cm。
优选地,所述粗粒填料为砾石或碎石;所述中粒填料或细粒填料为沸石、陶粒、石英砂、生物碳、焦炭、河沙、小砾石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搭配。
优选地,所述布水槽的宽度为20-40cm;所述布水槽水平安装在生态净化区的外侧墙壁上并与进水井相连,布水槽的两侧装有溢流堰。
优选地,所述排水井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分别位于排水井与生态净化区相连的两堵墙体下部等高位置处,且所述出水口的高度位于生态净化区底部以上10-20cm位置处。
优选地,根据养殖区的养殖密度及处理水量的大小,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进水井及排水井,进水井及排水井可对称分布或间隔分布。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85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