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43849.6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3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登;张涛;邬宾杰;丁睿彬;张艺蔚;李佳;倪晓波;金颖;曾定勇;马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23/02;B63B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涂泉达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无人 船收放 海洋 漂浮 观测 设备 装置 | ||
1.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包括:
船体(10),所述船体(10)内设三个舱体,由船体(10)前端至后端分别为检测舱(72)、收放舱(70)和驱动舱(71),
所述收放舱(70)一侧的舱体上开设有能够向外打开的开合舱门(12),
第二限位基体(50),所述第二限位基体(50)设于开合舱门(12)相邻舱体内,所述第二限位基体(50)具有向舱体内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二限位基体(50)斜面顶端与开合舱门(12)平齐设置,
第一限位基体(40),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设于收放舱(70)内第二限位基体(50)水平相对处,两者具有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上方设有回收组件(30),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内设有水泵(41),所述水泵(41)进水端口设于船体(10)底部外侧,所述水泵(41)出水端口连接有水管(45),所述水管(45)出水口设于第一限位基体(40)侧面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开合舱门(12)相邻舱体内侧上部设有第一支撑固定板(14),所述第一支撑固定板(14)上设有第一液压伸缩杆(13),舱体上开设有与第一液压伸缩杆(13)适配孔体,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13)伸出舱体,且伸出舱体端部连接有第一连接绳体(15),所述第一连接绳体(15)还与开合舱门(12)连接,控制第一液压伸缩杆(13)来控制开合舱门(12)开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和第二限位基体(50)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封板(44),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内设有驱动第二封板(44)水平移动的第二液压缸(42)和第二液压杆(4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和第二限位基体(50)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封板(43),所述第一封板(43)表面均布通孔,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内设有驱动第一封板(43)水平移动的第二液压缸(42)和第二液压杆(46),所述第一封板(43)与第二限位基体(50)斜面底端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回收组件(30)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固定支撑板(37),两固定支撑板(37)之间分别设有第二丝杆(311)和辅助连接轴(33),所述第二丝杆(311)和辅助连接轴(33)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丝杆(311)一端设有驱动齿轮(39),所述第一限位基体(40)上设有与驱动齿轮(39)配设的第二电机(38),所述第二丝杆(311)和辅助连接轴(33)上配设有第一移动基体(310),所述第一移动基体(310)内设有与第二丝杆(311)配设的滚珠套,所述第一移动基体(310)上端设有第二移动基体(32),所述第二移动基体(32)配设有第一丝杆(31),所述第一丝杆(31)相邻开合舱门(12)端连接有第三电机(35),所述第三电机(35)端部连接有夹持组件(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丝杆(31)与第二丝杆(311)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移动基体(32)内设有与第一丝杆(31)配设的滚珠套,所述第一移动基体(310)下方设有驱动与第一丝杆(31)适配的滚珠套旋转的第一电机(3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无人船收放海洋漂浮式观测设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电机(35)与第二移动基体(32)之间的第一丝杆(31)上设有轴套(34),所述轴套(34)下方连接有滑移支撑杆(36),所述滑移支撑杆(36)与第一限位基体(40)表面垂直设置,所述滑移支撑杆(36)底端设有与第一限位基体(40)表面接触的滚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384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油墨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芯复合极片包膜、叠片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