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冷却水零排污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3896.0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2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民;聂明;曹宏伟;闫红梅;刘宝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1D9/02;B01D1/26;C01D3/06;C01D5/16;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冷却水 排污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循环冷却水零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系统包括与循环水系统补水口相连的过滤单元,和与循环水系统排污口连接的旁滤反洗水降浊单元,所述的旁滤反洗水降浊单元依次与高效降浊单元、分盐单元相连,其中分盐单元设有分盐产水出口和分盐浓水出口,分别与产水储罐和浓水储罐连接,所述的浓水储罐与除硬单元相连,所述除硬单元设置有与冷冻结晶单元相连的出液口和盐垢排放出口;所述的产水储罐的三个出口分别与电解单元、蒸发结晶单元、双极膜单元相连;其中所述的过滤单元为微滤或超滤装置,所述的电解单元的次氯酸钠出液口与循环水系统的加药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零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降浊单元还设有与循环水系统补水口相连的高效降浊单元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零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滤反洗水降浊单元为微滤或超滤;所述的高效降浊单元为絮凝沉淀池、高效沉淀池或气浮沉淀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零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硬单元为电化学除硬单元或化学除硬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零排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处理单元均为撬块化设计。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处理循环冷却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污水处理外排水经超滤或微滤装置处理后作为补水进入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产生的排污水从排污口进入旁滤反洗水降浊单元进行降浊处理至出水浊度为50NTU;
2)旁滤反洗水降浊单元出水进入高效降浊单元进一步降浊,使出水浊度小于10NTU;
3)高效降浊单元出水进入分盐单元经分盐处理得到分盐产水和分盐浓水,分别进入产水储罐和浓水储罐;
4)产水储罐中的产水分为三部分,其中大部分产水进入蒸发结晶单元进行蒸发结晶得到固体氯化钠,外排或资源化利用;一部分产水进入电解单元经电解得到次氯酸钠溶液返回循环水系统加药口;一部分产水进入双极膜单元电解得到酸液、碱液,作为循环水系统pH调节剂;
5)浓水储罐中的浓水进入除硬单元进行除硬处理,得到盐垢和除硬后的浓水,盐垢外排,同时除硬后的浓水再经冷冻结晶处理得到水合硫酸钠,外排或资源化利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作为补水的超滤装置处理后的产水浊度小于0.5NTU。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高效降浊单元为絮凝沉淀池,投加的絮凝剂或助凝剂为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和/或聚丙烯酰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效降浊单元的出水全部进入分盐单元,或者一部分出水作为补水返回循环冷却水系统,剩余部分出水进入分盐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期或连续向循环水系统中投加50~200ppm的杀菌剂,保持水中余氯浓度维持在0.5~1.0ppm;根据需要定期或连续向系统中投加5~100ppm高效缓蚀阻垢剂,以控制系统的粘附速率和腐蚀速率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38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