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底硬膜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50239.9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2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照建;王亭;吕龙;杨尚坚;赵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智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72 | 分类号: | A61B17/072 |
代理公司: |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37228 | 代理人: | 孙玮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松园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底硬膜 缝合 及其 使用方法 | ||
1.鞍底硬膜缝合器,包括上钳口,下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口卡接在所述下钳口内,并且卡接处贯穿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上还套设有第一传动片,所述第一传动片上设有第一条形槽,在所述第一条形槽内、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方,设有第一衔接轴,
所述第一衔接轴上连接有内拉杆,所述内拉杆向后延伸,其尾部连接缝合器手柄;
所述上钳口内设有滑道,滑道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道前端设有活动头,后端设有限位轴;在所述滑道内设有退线杆,所述退线杆包括退线杆头、退线杆尾,所述退线杆头能够沿着所述滑槽前后滑动,所述退线杆尾通过第二衔接轴连接有第二传动片;在所述上钳口内、所述滑槽右侧,设有卷针槽,在所述滑道外、所述活动头左右侧壁上,设有第一挂线口;在所述第一挂线口前方、所述活动头底部,还设有凹槽;
所述下钳口内设有针盖,所述针盖前端设有针盖凸起,后端靠近所述第一传动片的下端;在所述下钳口前端设有固定头,在所述固定头上设有扣线片;在所述固定头上方、所述针盖前端面前侧,设有横槽,在所述固定头前端、垂直于横槽,设有纵向缝隙;在所述下钳口内、所述针盖右侧,设有下引导槽;在所述下钳口内、所述第一传动片右侧,设有第三传动片,在所述第三传动片下方设有勾线片;
第一传动片、所述第二传动片、第三传动片的下端,贯穿有第三衔接轴,使得所述第一传动片摆动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片、第三传动片摆动;
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内拉杆上的外管,所述外管内部设有过线针,过线针针头上设有第二挂线口,所述过线针从后向前依次贯穿外管和下钳口,并且所述过线针针头能够从所述针盖的前端伸出;
通过缝合器手柄,推动过线针从后向前依次贯穿外管和下钳口时,依靠缝合器手柄的推力,以及过线针针头自身材质韧性,在针盖前端下方的圆形倒角与下钳口上的弧形倒角围成的倾斜出口的作用下,过线针针头沿着卷针槽卷折,过线针实现卷折、偏移;
过线针针头翘起过程中,过线针针头上的第二挂线口从横槽处挂住缝合线,带动缝合线一起向上进入卷针槽,进入卷针槽时,过线针针头带动缝合线,穿过被夹紧的鞍底硬膜;过线针针头带动缝合线,从第一挂线口上搭着的缝合线上方穿过,然后向右偏移,进入勾线头与横槽之间的缝合线围成的环内,继续卷折后进入固定头的下引导槽内,过线针针头上的缝合线,与环内的缝合线完成打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底硬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线口开口朝前,包括上引导槽和挂钩,所述滑槽前端面位于所述挂钩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底硬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片内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条形槽内设有第二固定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底硬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勾线片下方、所述勾线片与所述下钳口底壁之间,设有勾线片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底硬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片前端设有勾线头,后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连接在所述下钳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底硬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线杆的退线杆头为T形结构,并且粗段位于滑道内,细段位于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底硬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盖前端下方设有圆形倒角,后端下方设有倾斜倒角,在针盖底部还设有纵向贯穿针盖的轨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底硬膜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倒角、倾斜倒角以及轨道,与下钳口之间共同围成过线针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底硬膜缝合器,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取待用缝合线,将缝合线中段搭在活动头左右侧壁上的第一挂线口上;
b.位于活动头右侧的缝合线,绕过勾线片前端的勾线头,向固定头前端延伸,沿着固定头表面的横槽放置,最后从固定头前端的纵向缝隙穿出,向后延伸到缝合器手柄末端处;
c.位于活动头左侧的缝合线,沿着上钳口外壁向后延伸,一直延伸到内拉杆连接的缝合器手柄末端;
d.操作缝合器手柄,通过内拉杆,控制上钳口和下钳口,将需要缝合的鞍底硬膜夹紧,针盖凸起与凹槽扣合,实现上钳口和下钳口夹紧固定;
e.推动过线针从后向前依次贯穿外管和下钳口,穿过圆形倒角、倾斜倒角以及轨道与下钳口之间共同围成过线针通道后,依靠缝合器手柄的推力,以及过线针针头自身材质韧性,在针盖前端下方的圆形倒角与下钳口上的弧形倒角围成的倾斜出口的作用下,过线针针头沿着卷针槽卷折,过线针实现卷折、偏移;
f. 过线针针头翘起过程中,过线针针头上的第二挂线口从横槽处挂住缝合线,带动缝合线一起向上进入卷针槽,进入卷针槽时,过线针针头带动缝合线,穿过被夹紧的鞍底硬膜;
g.过线针针头带动缝合线,从第一挂线口上搭着的缝合线上方穿过,然后向右偏移,进入勾线头与横槽之间的缝合线围成的环内,继续卷折后进入固定头的下引导槽内;
h.过线针针头上的缝合线,与环内的缝合线完成打结,过线针针头将扣线片向下顶出,待扣线片末端与下引导槽共同夹住缝合线后,过线针针头撤回;
i.操作缝合器手柄,将内拉杆撤回,退线杆头将第一挂线口上搭着的缝合线向前推出,脱离第一挂线口;勾线头处的缝合线脱落,解除对环内缝合线的约束;
j.拉紧位于活动头左侧的缝合线,进而将缝合线打结处拉紧;扣线片末端与下引导槽共同夹住的缝合线,呈对折后被扎紧的状态,将对折后的缝合线,选取合适位置剪断,完成鞍底硬膜需要修复部位的一次缝合;
k.选取多处缝合位置缝合,完成鞍底硬膜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智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智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02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