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底硬膜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50239.9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2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照建;王亭;吕龙;杨尚坚;赵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智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72 | 分类号: | A61B17/072 |
代理公司: |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37228 | 代理人: | 孙玮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松园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底硬膜 缝合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鞍底硬膜缝合器,包括上钳口、下钳口,上钳口设有滑道、退线杆、第一挂线口,下钳口设有针盖,传动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钳口和下钳口,可以将需要缝合的鞍底部位夹紧;过线针在卷针槽和下引导槽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弯折,穿过鞍底硬膜并缝合后,能够有效辅助缝合线打结。实现鞍底缝合区快速缝合,提高手术效率,避免缝合后对鞍底硬膜造成二次伤害,提高手术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鞍底硬膜缝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经鼻蝶窦手术方式”不仅适用于切除蝶窦内、 鞍内的占位病变(如垂体腺瘤),而且也用于向鞍上扩展的或鞍上的占位病变。在切除这些病变后,常因为鞍底硬膜破损出现脑脊液渗漏,需要将切开的鞍底硬膜漏口进行修补,以达到生理解剖的回归,使治疗趋于完美。
在进行鞍底硬膜解剖复位的修补和鞍底硬膜破损出现脑脊液漏的修补时,常采用人工硬膜进行填补修复,然而人工材料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国家医保费用,并且人工材料修补的可靠性较差,存在复发的风险。
另一种可靠的修补方式是通过持针钳,夹持5-6个0号缝合针线,进行鞍底硬膜直接缝合修补。但由于经鼻孔入路至鞍底,路径深度大、操作空间小,现有的持针钳深入鞍底并在狭小的操作空间内进行鞍底硬膜缝合时,操作不便,手术过程漫长,缝合难度较大。
专利文献 CN111096768A,公开了一种神经内镜下颅底硬膜缝合器,这种缝合器进入术区,固定臂和活动臂前端空隙内夹入硬膜,捏合固定臂与活动臂,再将针栓自针栓通道尾部插入至针尖触及保L型保护板,针栓的倒钩完全通过过针槽,自硬膜钳尾部收紧缝合线,使缝合线拉出紧靠针栓,缓慢提拉针栓,缝合线滑入针栓凹槽,将缝合线自硬膜钳提出,松开活动臂及固定臂,将硬膜钳自鼻腔取出,固定缝合线一端,完全拉出另一端,重复以上做法缝合硬膜另一端,鼻腔外打结,利用推节器将结送入指定位置,缝合完成,通过硬膜钳、特制的针栓、推结器的配合使用,实现在鼻腔深处、周围结构复杂的狭小空间内操作,降低缝合技术难度,提高缝合成功率。
但是这种缝合器,固定缝合线一端之前,需要旋动调节螺栓实现对簧片的松紧程度的调节,这种调节方式操作麻烦,并且每次规定缝合线一端时都需要调节,以实现固定住缝合线,又可以保证外力作用下缝合线可以被拉出。缝合后,缝合线打结时,需要缝合线在鼻腔外打结,再用推节器送入指定位置,缝合线在拉扯、推送过程中,容易将颅底硬膜扯裂,造成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出一种鞍底硬膜缝合器,实现缝合针头快速穿过鞍底硬膜,以及缝合线的快速固定和打结,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
本发明为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鞍底硬膜缝合器,包括上钳口,下钳口,所述上钳口卡接在所述下钳口内,并且卡接处贯穿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上还套设有第一传动片,所述第一传动片上设有第一条形槽,在所述第一条形槽内、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方,设有第一衔接轴,所述第一衔接轴上连接有内拉杆,所述内拉杆向后延伸,其尾部连接缝合器手柄;
所述上钳口内设有滑道,滑道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道前端设有活动头,后端设有限位轴;在所述滑道内设有退线杆,所述退线杆包括退线杆头、退线杆尾,所述退线杆头能够沿着所述滑槽前后滑动,所述退线杆尾通过第二衔接轴连接有第二传动片;在所述上钳口内、所述滑槽右侧,设有卷针槽,在所述滑道外、所述活动头左右侧壁上,设有第一挂线口;在所述第一挂线口前方、所述活动头底部,还设有凹槽;
所述下钳口内设有针盖,所述针盖前端设有针盖凸起,后端靠近所述第一传动片的下端;在所述下钳口前端设有固定头,在所述固定头上设有扣线片;在所述固定头上方、所述针盖前端面前侧,设有横槽,在所述固定头前端、垂直于横槽,设有纵向缝隙;在所述下钳口内、所述针盖右侧,设有下引导槽;在所述下钳口内、所述第一传动片右侧,设有第三传动片,在所述第三传动片下方设有勾线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智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智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02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