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3026.1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2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许川佩;陈业锴;唐鹏;牛军浩;黄喜军;张活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A61B5/0531;A61B5/0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电 阻抗 电极 穴位 检测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基于经典经络学说上的穴位分布特点,设计多电极阵列方案。
根据电测量评价函数,确定电极的尺寸和间距,按照分布式方法排列组成穴位检测电极阵列。
设计穴位检测系统,根据生物电阻抗技术特点将激励信号从激励电极注入皮肤,多电极阵列对相应皮肤区域采集生物电信号,经过计算分析获得穴位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经典经络学说上的穴位分布特点,设计多电极阵列方案,包括:
所述多电极阵列中的探针与具有导电性质的针鞘组建成检测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电测量评价函数,确定电极的尺寸和间距,按照分布式方法排列组成穴位检测电极阵列,包括:
根据电测量评价函数检测电极在待测皮肤区域点上的函数峰值UFmax,并计算出对应的点面积BxBy,结合所述电测量评价函数σ数值与穴位点直径在3-5mm的物理特征比较分析,确定电极的触点大小范围为2-5mm,电极长度范围为14-26mm,电极间距范围为2-4mm,并按照分布式方法排列组成穴位检测电极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一、根据生物电阻抗技术特点将由医用电极作为激励电极的正负两端放置于待测穴位点区域两端,并保证激励电极正负两端中间能有一定的空间放置由穴位检测电极阵列组成的电信号检测正端和由医用电极组成的电信号检测负端,同时电信号检测负端放置点远离待测穴位点区域,并紧靠激励电极负端,间隔范围为2-4cm;
步骤二、将穴位检测电极阵列放于待测穴位区域内,通过穴位检测系统上的多电极阵列控制装置控制穴位检测电极阵列中各检测电极在时间上对生物电信号的等间距采集;
步骤三、所述穴位检测系统将各检测电极采集的生物电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在微控制器中分别对各个检测点采集的生物电信号计算出相应的生物电阻抗并保存,根据穴位点与非穴位点的生物电阻抗差异性特点,系统选择所有电阻抗值中明显低于其它电阻抗值对应的检测点作为对应的穴位检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穴位检测系统,根据生物电阻抗技术特点将激励信号从激励电极注入皮肤,多电极阵列对相应皮肤区域采集生物电信号,经过计算分析获得穴位点位置,包括:
所述穴位检测系统,由压控电流源装置、微控制器、多电极阵列、多电极阵列控制装置、信号调理装置、信号读取装置及供电装置组成。利用压控电流源装置将微控制器产生的固定频率正弦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并将其通过激励电极正端注入皮肤;激励信号通过激励电极负端从皮肤流出后通过采样电阻作为参考输入信号,通过多电极阵列分时采集待测皮肤区域内各个检测点的电信号作为测量输入信号;将所述测量输入信号依次通过多电极阵列控制装置、信号调理装置和信号读取装置进行信号处理,得到各个检测点的电压信号;微控制器同时采集参考输入信号和各点电压信号后,经过计算各点的生物电阻抗并保存,根据穴位点与非穴位点的生物电阻抗差异性特点,系统分析并给出穴位检测点的准确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30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