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3026.1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2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许川佩;陈业锴;唐鹏;牛军浩;黄喜军;张活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A61B5/0531;A61B5/0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电 阻抗 电极 穴位 检测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基于经典经络学说上的穴位分布特点,设计多电极阵列方案。根据电测量评价函数,确定电极的尺寸和间距,按照分布式方法排列组成穴位检测电极阵列。设计穴位检测系统,根据生物电阻抗技术特点将激励信号从激励电极注入皮肤,多电极阵列对相应皮肤区域采集生物电信号,经过计算分析获得穴位点位置。本发明可降低使用单一电极检测穴位点带来的测量误差,极大提高了穴位检测的准确性。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可用于人体皮肤穴位点的实时测量,属于生物电阻抗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生物电阻抗(electrical bio-impedance)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组织和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无损伤检测技术,它通常是借助置于体表的电极向检测对象送入一微小的测量电流或电压,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信息。该技术具有无创、廉价、安全、无毒无害、操作简单、信息丰富等特点,医生和患者易于接受。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的皮肤表面特殊的点区部位,即皮肤表面特征点,一般分为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耳穴四类。大部分穴位位于经络线上。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
如何使中医的诊断指标更为客观并具备诊断参考价值,是现代中医发展的突破口。
据研究,穴位的生物电阻抗低于非穴位。而当人体出现疾病,相应穴位的生物电阻抗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监控穴位的生物电阻抗的变化趋势,可以非常简便直观地掌握人体的健康情况。目前对穴位进行有效检测的方法较少,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单一电极对穴位进行探测式检测,而无法保证每个测量点的检测都是在同一条件下实现,对测量结果易起到较大的干扰,导致穴位检测位置偏差较大。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能够满足每个测量点都具有同一条件,从而提高检测穴位位置的准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的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经典经络学说上的穴位分布特点,设计多电极阵列方案。根据电测量评价函数,确定电极的尺寸和间距,按照分布式方法排列组成穴位检测电极阵列。设计穴位检测系统,根据生物电阻抗技术特点将激励信号从激励电极注入皮肤,多电极阵列对相应皮肤区域采集生物电信号,经过计算分析获得穴位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多电极阵列中的探针与具有导电性质的针鞘组建成检测电极。
进一步的,根据电测量评价函数,确定电极的尺寸和间距,按照分布式方法排列组成穴位检测电极阵列。
其中,根据所述电测量评价函数检测电极在待测皮肤区域点上的函数峰值UFmax,并计算出对应的点面积BxBy;
其中,结合所述电测量评价函数σ数值与穴位点直径在3-5mm的物理特征比较分析,确定电极的触点大小范围为2-5mm,电极长度范围为14-26mm,电极间距范围为2-4mm,并按照分布式方法排列组成穴位检测电极阵列。
该多电极穴位检测设计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根据生物电阻抗技术特点将由医用电极作为激励电极的正负两端放置于待测穴位点区域两端,并保证激励电极正负两端中间能有一定的空间放置由穴位检测电极阵列组成的电信号检测正端和由医用电极组成的电信号检测负端,同时电信号检测负端放置点远离待测穴位点区域,并紧靠激励电极负端,间隔范围为2-4cm;
步骤二、将穴位检测电极阵列放于待测穴位区域内,通过穴位检测系统上的多电极阵列控制装置控制穴位检测电极阵列中各检测电极在时间上对生物电信号的等间距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3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