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间盾构始发及接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4695.0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5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涵;王少华;陈浩然;王钊;黄雪梅;张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00;E21D11/10;E21D1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间 盾构 始发 接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区间盾构始发及接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始发井(1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端的始发端结构墙上标记出待挖隧道的始发洞门轮廓和间隙包围所述始发洞门轮廓的第一施工轮廓,并对由所述第一施工轮廓包围成形的始发洞门加固区进行深孔注浆;
下吊第一盾构首段(201)至始发井(10),并驱动所述第一盾构首段(201)沿第一方向破除由所述始发洞门轮廓包围成形的始发洞门,以形成第一盾构始发区间;
下吊第一盾构尾段(202)至所述第一盾构始发区间以与所述第一盾构首段(201)组成第一方向盾构机(20),并驱动所述第一方向盾构机(20)沿第一方向掘进,以形成第一掘进区间;
当所述第一掘进区间的区间长度不小于第二盾构首段(301)和第二盾构尾段(302)的总长度时,下吊所述第二盾构首段(301)和第二盾构尾段(302)至第一掘进区间;
驱动所述第二盾构首段(301)沿第二方向破除所述始发洞门以形成第二盾构始发区间,并移动所述第二盾构尾段(302)至所述第二盾构始发区间与第二盾构首段(301)组成第二方向盾构机(30),使所述第二方向盾构机(30)沿第二向掘进,以形成第二掘进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驱动第一方向盾构机(20)和第二方向盾构机(30)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挖掘所述待挖隧道之后,还包括于接收井内接收所述第一方向盾构机(20)和第二方向盾构机(30),且所述接收包括:
于接收井的接收端结构墙上标记出待挖隧道的接收洞门轮廓和间隙包围所述接收洞门轮廓的第二施工轮廓,并对由所述第二施工轮廓包围成形的始发洞门加固区进行深孔注浆;
待所述第一方向盾构机(20)和/或第二方向盾构机(30)破除由所述接收洞门轮廓包围成形的接收洞门,于各自掘进区间内拆分所述第一方向盾构机(20)和/或第二方向盾构机(30);
移动所述第一盾构首段(201)和/或第二盾构首段(301)至所述接收井,并将所述第一盾构首段(201)和/或第二盾构首段(301)吊出;
根据所述接收井尺寸,将所述第一盾构尾段(202)和/或第二盾构尾段(302)分段依次移入所述接收井并吊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孔注浆包括:
在所述始发加固区内以第一施工轮廓中心为起始点,布置多条并行于所述第一施工轮廓的加固线;
在所述加固线上间隙标记若干埋设点,并于埋设点和起始点上钻出导向孔以通过所述导向孔插入至少一个注浆管段;
通过所述注浆管段注入加压流体以冲击所述导向孔直至预设深度以形成注浆孔,并将所述注浆管段没入导向孔;
插入至少另一注浆管段至导向孔内,直至多个所述注浆管段连接组成注浆管;
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注浆孔内注入混凝土浆液,直至注浆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驱动第一方向盾构机(20)和第二方向盾构机(30)行进以形成各自对应的掘进区间之前,还包括:
沿所述掘进区间的延伸方向间隙布设多组关于所述掘进区间纵向相对布置的应力检测单元,所述应力检测单元包括多个围绕所述第一掘进区间和/或第二掘进区间周向布置且彼此间具有预定夹角的应力检测装置;
通过对应于所述掘进区间的至少部分区段的至少一个应力检测单元所包含的多个彼此具有预定夹角的应力检测装置获得来自于不同方向的与该部分区段岩土体应力变化相关的应变数据;
外部控制器基于来自于不同方向的与至少部分区段岩土体应力变化相关的应变数据计算该部分区段岩土体的三维应力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检测装置的采样周期是按照与所述应力检测装置对应的至少部分岩土体的预设应变幅值相关联的方式来设定的,且所述应力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岩土体的应力变化采用的预设应变幅值能够随岩土体的实际应力与设定阈值间差值的增大而线性/非线性缩减,以缩短与预设应变幅值对应的采样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46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亚10nm间隙电极对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激光扫频测距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