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间盾构始发及接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4695.0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5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涵;王少华;陈浩然;王钊;黄雪梅;张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00;E21D11/10;E21D1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间 盾构 始发 接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间盾构始发及接收施工方法,至少包括:下吊第一盾构首段至始发井,并驱动其沿第一方向破除由始发洞门轮廓包围成形的始发洞门,以形成第一盾构始发区间;下吊第一盾构尾段至第一盾构始发区间与第一盾构首段组成第一方向盾构机,并驱动第一方向盾构机沿第一方向掘进,以形成第一掘进区间;当第一掘进区间长度不小于第二盾构首段和第二盾构尾段总长度时,下吊第二盾构首段和第二盾构尾段的至第一掘进区间;驱动第二盾构首段沿第二方向破除始发洞门以形成第二盾构始发区间,移动第二盾构尾段至第二盾构始发区间与第二盾构首段组成第二方向盾构机,使第二方向盾构机沿第二向掘进,以形成第二掘进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间盾构始发及接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交通网络施工中,盾构始发及接收环节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同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比较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环节及施工的技术都比较集中,因此在盾构始发接收及施工中,需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对施工的环节及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城市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
CN111927477A公开了一种超深埋长距离隧道的盾构整体始发和接收方法;步骤如下:首先,采用不排水沉井法建设第一沉井、第二沉井和第三沉井;在第二沉井和第三沉井之间进行短距离暗挖作业,形成短距离暗挖隧道;完成后,在第二沉井内组装盾构;盾构的机架通过第一沉井下井,并通过短距离暗挖隧道进入第二沉井;然后,在第二沉井始发盾构,在第三沉井接收盾构;最后,在第三沉井内,将盾构和机架分解后,从第三沉井内吊出,完成隧道土建结构。
CN101781991A公开了一种盾构接收或始发端头的双井式加固方法及双井式盾构接收方法,解决了现有盾构接收方法存在较大风险、成本高的问题。盾构接收或始发端头的双井式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盾构接收或始发端头的最终接收井或者车站之外设置超前井,最终接收井或者车站的维护墙外预先成“[”形槽,槽内浇注素混凝土形成地下连续墙即外包素墙,外包素墙与维护墙相连形成超前井,超前井所包围的范围,纵向距离大于盾构机的长度,横向距离大于两盾构隧道外缘之间的距离,超前井的底端嵌入隧道下不透水层,顶端高于最高地下水位,在富水地区,超前井的顶端与地面齐平。
然而在盾构始发施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特殊施工情况,例如在盾构始发施工前要拆除车站的围护结构,在施工中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并同时保证土体结构的稳定性,以防止不当操作引起的水土流失;其次,盾构机的姿态调整以及地面沉降速率的控制与正常推进作业相比具有较高的难度;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受制于施工场地的结构,某些盾构机是无法实现整机始发的,尤其是当同一盾构机需承担双向始发的任务时,超长盾构机在盾构井内的始发作业将更加困难;再者,当盾构始发和接收过程遇到特殊土层结构,例如富水砂层时,需要对土层进行加固,此时可能涉及到对施工区域内的管线进行迁改。综合上述种种情况可看出,盾构的始发与接收工程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细节较多,尤其是盾构隧道始发工程是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直接影响工程的进程及工程的质量。因此,现有技术仍有亟待解决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间盾构始发及接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间盾构始发及接收施工方法,至少包括:
于始发井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端的始发端结构墙上标记出待挖隧道的始发洞门轮廓和间隙包围始发洞门轮廓的第一施工轮廓,并对由第一施工轮廓包围成形的始发洞门加固区进行深孔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4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亚10nm间隙电极对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激光扫频测距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