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碰撞风险预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5435.5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成;刘欢;陈国安;凌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0 | 分类号: | B60W40/00;B60W50/14;B60Q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付海萍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风险 预警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碰撞风险预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车辆对应的驾驶信息和当前时刻对应的环境信息;根据驾驶信息和环境信息对初始反应时间进行修正,得到目标反应时间;根据驾驶信息和环境信息对初始制动时间进行修正,得到目标制动时间;根据目标反应时间、目标制动时间以及当前车辆对应的行驶速度确定安全行驶距离;在检测到目标障碍物与当前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安全行驶距离时,发出预警提示。通过上述方式,针对不同驾驶信息和不同环境信息对预警参数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预警参数确定与当前驾驶情况匹配的预警时机,提供适合的安全预警保障,提升驾驶员的行驶安全以及驾驶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碰撞风险预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V2X即Vehicle-to-Everything,是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的支撑技术之一,基于V2X通信车辆能实现前方碰撞预警,其中,预警时机和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踩踏板时间有关,主机厂或者算法供应商通常根据经验值或者统计数值取平均数作为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用于确定预警时间,但是通过这种方式确定的预警时间对于年老司机偏短,而对于反应比较灵敏的年轻人而言偏长,由预警时间带来的差异导致的安全距离差距可达50-80m,并且在不同工况下预警时间不变将对客户用车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现有碰撞预警方式中预警时机和实际驾驶情况不符,无法提供适合的安全预警保障。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碰撞风险预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碰撞预警方式中预警时机和实际驾驶情况不符,无法提供适合的安全预警保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碰撞风险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车辆对应的驾驶信息和当前时刻对应的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驾驶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初始反应时间进行修正,得到目标反应时间;
根据所述驾驶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初始制动时间进行修正,得到目标制动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反应时间、所述目标制动时间以及所述当前车辆对应的行驶速度确定安全行驶距离;
在检测到目标障碍物与所述当前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安全行驶距离时,发出预警提示。
可选地,所述驾驶信息包括驾驶员信息、行车时间信息和路况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时间信息和天气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驾驶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初始反应时间进行修正,得到目标反应时间,包括:
分别根据所述驾驶员信息、所述行车时间信息、所述路况信息、所述时间信息和所述天气信息查找反应时间对应的修正系数,得到第一情绪系数、第一行车系数、第一路况系数、第一时间系数以及第一天气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情绪系数、所述第一行车系数、所述第一路况系数、所述第一时间系数以及所述第一天气系数确定反应时间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反应时间修正系数对初始反应时间进行修正,得到目标反应时间。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情绪系数、所述第一行车系数、所述第一路况系数、所述第一时间系数以及所述第一天气系数确定反应时间修正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情绪系数、所述第一行车系数、所述第一路况系数、所述第一时间系数以及所述第一天气系数分别对应的权重;
根据所述第一情绪系数、所述第一行车系数、所述第一路况系数、所述第一时间系数、所述第一天气系数以及对应的权重确定反应时间修正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5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形自动丝花定型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海上风电单桩内水下检测的水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