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与配施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8328.4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胡中泽;王显;杨大柳;衣政伟;张岳芳;吴惠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C21/00;A01G22/20;C05F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朱易顺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麦田 挥发 强度 有机肥 实验 方法 | ||
1.一种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的配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前茬冬小麦收获后,整地起垄后立即播种花生;
步骤二:在所述步骤一过程所播种的花生秸秆成型时,对土地进行翻耕让土壤形成有机肥;
步骤三:然后选取多组不同实验农田,每组实验农田进行不同用量的氮肥进行施肥;
步骤四:对所述步骤三中实验农田进行冬小麦的播种,并在小麦播种后采用间歇密闭室抽气法监测麦田氨挥发损失;
步骤五:抽气结束后将氨吸收液带回实验室,用标准稀硫酸滴定法,以4h的测定值计算每天氨挥发通量,持续测定至各施肥处理氨挥发通量接近环境背景值;
步骤六:测定四组实验农田的小麦产量,并用凯式定氮法测定小麦中的全氮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的配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实验农田的施肥方式分为以下两种:以步骤二中的有机肥配合氮肥进行配施以及纯氮肥单独施加,其中花生秸秆还田量为2.5-3.5t/hm2,两组方式的氮肥的用量均分别为:氮肥常规用量240kg/hm2、氮肥减量20%用量192kg/hm2、氮肥减量40%用量144kg/hm2以及不施加氮肥,且过程中氮肥施加按照基肥:穗肥=6:4的比例施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的配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所有施肥处理中均施P2O5 90kg/hm2,K2O 90kg/hm2,其中磷肥全部按基肥施加,钾肥按基肥:穗肥=5:5施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的配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采用的间歇密闭抽气法使用了一种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包括:真空泵、节流阀、洗气瓶、空气交换室,所述空气交换室为底部开放,顶部有两个出口的圆柱形有机玻璃,出气口通过真空泵往装有吸收液的洗气瓶内通入气体,洗气瓶与节流阀相连,真空泵提供的负压将交换室内产生的氨抽吸至吸收液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的配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在实际操作时,将空气交换室嵌入表层土壤中5~7cm,内部留有8~10cm高的空间,两个出口分别用于进气和出气,进气孔通过螺纹管与2.5m高的中空塑料通气杆连接,以减少田面交换空气对土壤氨挥发测定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的配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气瓶中装有的吸收液为含有混合指示剂的2%硼酸溶液,通过节流阀保持交换室内空气交换频率为10~15次·min-1,抽气时段为上午八点至十点和下午两点至四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的配施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氨挥发通量计算公式为:
F=(C×V×24×10-6)/(π×r2×t×10-4)
式中:F表示氨挥发日通量;C表示测得的吸收液中NH+-4N浓度;V表示稀硫酸吸收液体积;t表示氨收集时间;r表示收集氨挥发的交换室半径;
其中,在所述步骤五中计算氨挥发损失率、氨挥发排放强度,公式如下:
R=FW/f
式中:R表示氨挥发损失率;FW表示氨挥发排放总量;f表示化学氮肥施氮量;
Q=E/Y
式中:Q为氨挥发排放强度;E为单位面积氨挥发排放总量;Y为单位面积小麦产量。
8.一种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其特征在于:该有机肥为在上一季冬小麦收获后,整地起垄并立即播种花生,且在花生秸秆成型后,对土地进行翻耕,从而形成的花生绿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832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