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与配施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8328.4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胡中泽;王显;杨大柳;衣政伟;张岳芳;吴惠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C21/00;A01G22/20;C05F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朱易顺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麦田 挥发 强度 有机肥 实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该有机肥为在上一季冬小麦收获后,整地起垄并立即播种花生,且在花生秸秆成型后,对土地进行翻耕,从而形成的花生绿肥,使用该绿肥进行配施实验,即然后选取多组不同实验农田,每组实验农田进行不同用量的氮肥进行施肥,对所述步骤三中实验农田进行冬小麦的播种,并在小麦播种后采用间歇密闭室抽气法监测麦田氨挥发损失,抽气结束后将氨吸收液带回实验室,用标准稀硫酸滴定法,以4h的测定值计算每天氨挥发通量。本发明通过合理有机肥与氮肥的配施实验,合理的预知了如何降低麦田氨挥发排放强度,从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小麦产量,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化肥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与配施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重要农业生产区,农业集约程度较高,小麦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过量施用氮肥已成常态,但氮肥利用率却不足40%,过量的氮肥不仅不会增加作物产量,反而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其中氨挥发是氮肥主要气态损失途径,可达施氮量的9-40%,氨挥发进入大气的氮素可随降水等方式回归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土体及水体系统富营养化,影响生物多样性。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与配施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与配施实验方法,其为了如何通过配施有机肥与氮肥降低麦田氨挥发排放强度,从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高小麦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的配施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前茬冬小麦收获后,整地起垄后立即播种花生;
步骤二:在所述步骤一过程所播种的花生秸秆成型时,对土地进行翻耕让土壤形成有机肥;
步骤三:然后选取多组不同实验农田,每组实验农田进行不同用量的氮肥进行施肥;
步骤四:对所述步骤三中实验农田进行冬小麦的播种,并在小麦播种后采用间歇密闭室抽气法监测麦田氨挥发损失;
步骤五:抽气结束后将氨吸收液带回实验室,用标准稀硫酸滴定法,以4h的测定值计算每天氨挥发通量,持续测定至各施肥处理氨挥发通量接近环境背景值;
步骤六:测定四组实验农田的小麦产量,并用凯式定氮法测定小麦中的全氮含量。
作为本发明所述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与配施实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三实验农田的施肥方式分为以下两种:以步骤二中的有机肥配合氮肥进行配施以及纯氮肥单独施加,其中花生秸秆还田量为2.5-3.5t/hm2,两组方式的氮肥的用量均分别为:氮肥常规用量240kg/hm2、氮肥减量20%用量192kg/hm2、氮肥减量40%用量144kg/hm2以及不施加氮肥,且过程中氮肥施加按照基肥:穗肥=6:4的比例施用。
作为本发明所述降低麦田氨挥发强度的有机肥与配施实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三所有施肥处理中均施P2O5 90kg/hm2,K2O 90kg/hm2,其中磷肥全部按基肥施加,钾肥按基肥:穗肥=5:5施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83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