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定型模结构的聚偏氟乙烯管材精密挤出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3423.1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3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霞;杨龙杰;刘奎;阎军;赵丹阳;王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8/09 | 分类号: | B29C48/09;B29C48/32;B29C48/70;B29C48/82;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关慧贞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定型 结构 聚偏氟 乙烯 管材 精密 挤出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定形模结构的聚偏氟乙烯管材挤出模具,包括连接管、模具体和定形模,所述连接管和模具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模具体和定形模通过四个拉杆连接固定,所述拉杆的两个端部配合螺母锁紧固定;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定形模结构的聚偏氟乙烯管材挤出模具,通过定形模内衬套表面的增压段和光整段,使聚偏氟乙烯管材制品形成平整光滑的表面和均匀的壁厚,增压段保证了管材与定形模内壁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冷却效率增加使产品组织更加紧密,光整段使管材外表面光滑平整,粗糙度降低,从而保证了管材冷却效果和外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成型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定形模结构的聚偏氟乙烯管材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等突出特点,对各种油品有着很好的阻隔性和耐渗透性。因此,PVDF在海洋管道中作为内衬层有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相关资料文献一:申请号为201710068833.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管材挤出成型机头”专利,成形机头包括机头体和多孔板,机头体上设置有口模,在机头体内设置有分流器等装置。该专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材成型中的一些问题,但该方案依然存在成型结构不合理,缺少必要的冷却装置,模具内温度不均匀,最终成型压力和管材尺寸不可调等问题,成型出的管材,结构不够紧密,表面粗糙,光滑性差。
文献二:申请号为201711370749.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用挤出模具”,挤出模具包括模具体组件、定型组件和分流器组件。该专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塑料管材成型时的冷却问题,但是该方案中冷却定型模为传统的水套式定型模,使冷却定型模内的冷却液温度局部出现较大差别,无法实现对定型套管内熔融塑料的均匀冷却,因此,无法保证塑料管材的冷却成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发明了一种具有定型模结构的聚偏氟乙烯管材挤出模具,用于解决现有的管材挤出模具,对成型制品内部质量没有保证,挤出管材表面质量不够高的缺点。本发明定形模组件中采用增压段A、光整段B的两段式定型模腔表面成型结构,使挤出成型的聚偏氟乙烯管材制品表面平整光滑、内部组织紧密。设计了螺旋形冷却水道,实现了对挤出棒材的均匀冷却定型。使生产出的聚偏氟乙烯管材的表曲更加平整光滑、内部组织更加紧密、成型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定型模结构的聚偏氟乙烯管材挤出模具,该模具由连接管组件、模具体组件和定形模组件组成;
所述连接管组件由法兰盘1、连接管2、连接管加热圈16构成,连接管2安装在法兰盘1内,法兰盘2限制连接管的轴向移动;连接管加热圈16通过卡具安装在连接管2上,连接管2通过尾部外螺纹与模具体3内中心槽孔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模具体组件中,模具体3内腔左端有内中心槽孔螺纹,向右依次为内圆锥孔、阶梯状的内圆柱孔;模具体外圆轮廓左端是小圆柱体,右端为大圆柱体;模具体左、右加热圈17、18通过卡具装在模具体3大圆柱体轮廓上;分流装置4安装在模具体3内腔中,分流装置4前端为圆锥体,中间是大圆柱体,尾端是加工有外螺纹圆柱体;大圆柱体轴向均匀分布有四个圆形流体通道,在大圆柱体上加工有一条径向气道至大圆柱体中心,在外螺纹圆柱体中心向内开有一条轴向气道与径向气道相交;分流装置4安装在模具体3内腔中,分流装置4通过轴向定位螺钉19与模具体3固定;通气螺栓5安装在模具体3上部,它与分流装置4上的径向气道相连通;
芯棒6外轮廓前段为外圆锥体6c,后段为外圆柱6f,芯棒6中心加工有中心通气孔6b,中心通气孔6b前端加工有芯棒内螺纹孔6a与分流装置4尾端外螺纹圆柱体相配合,中心通气孔6b后端加工有连接螺纹孔6d与气堵杆21头部螺纹连接,芯棒6的尾端中心为方便装卸加工有内六角孔6e;芯棒6安装在口模9内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34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