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车人员下车安全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9006.8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5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吴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G06V2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0 | 代理人: | 田昱川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车 人员 下车 安全 保护 方法 保护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乘车人员下车安全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该乘车人员下车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有乘车人员触摸到门把手;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车辆后方行驶的运动目标信息;控制装置,用于在检测装置检测到乘车人员触摸门把手时,控制采集装置采集车辆后行驶的运动目标信息,并根据DNN分类模型确定运动目标的危险性,且在判定运动目标存在高危险时,控制住门把手锁死。通过DNN分类模型基于采集的车辆后方行驶的运动目标判定乘车人员在下车时的安全性,并在判定为高危险时,控制门把手锁死,提高了乘车人员在下车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车人员下车安全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经常采用乘车出行,但是在人员下车时,往往容易出现高危险。
尤其是在乘车人员在下车时,特别是后排乘客无法准确的观察到后方是否有车辆、行人、非机动车正在靠近,对下车人员、车辆以及后方正在靠近车辆的物体有很多潜在的危险。目前对于下车安全只局限于车辆停靠地面是否安全,对即将下车人员的安全保护力度相对较小。
目前针对乘车人员下车安全的方法主要采用在车门下方安装摄像装置与雷达装置,采集数据与预存安全地面图像样本数据进行特征对比,若对比结果为不适合下车时,通过蜂鸣器提醒用户此处不适合下车。此方案只能针对车辆下方静止路面情况进行安全预判,不能对车辆后方的不安全因素做出预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乘车人员下车安全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提高乘车下车时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乘车人员下车安全保护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乘车人员下车安全保护装置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有乘车人员触摸到门把手;
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车辆后方行驶的运动目标信息;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乘车人员触摸门把手时,控制所述采集装置采集所述车辆后行驶的运动目标信息,并根据DNN分类模型确定所述运动目标的危险性,且在判定所述运动目标存在高危险时,控制住所述门把手锁死。通过DNN分类模型基于采集的车辆后方行驶的运动目标判定乘车人员在下车时的安全性,并在判定为高危险时,控制门把手锁死,提高了乘车人员在下车时的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采集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车辆后挡风玻璃上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用于拍摄所述车辆后方运动目标的图像;
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后保险杠上的雷达装置,所述雷达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车辆后方运动目标的运动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基于R-CNN的目标检测模型,识别出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运动目标信息中所述车辆周围潜在对乘客构成威胁的物体的位置和类型。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基于LSTM的目标跟踪算法,预测所述潜在对乘客构成威胁的物体的未来的运动行为。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预测所述潜在对乘客构成威胁的物体的未来的运动行为,根据DNN分类模型确定所述潜在对乘客构成威胁的物体的危险性,且在判定存在高危险时,控制住所述门把手锁死。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报警装置;
所述控制住装置还用于在控制住所述门把手锁死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一警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判定所述运动目标存在低危险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第二警报,且不锁死所述门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9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冷防漏保护装置
- 下一篇:固齿牙膏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