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运输和加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27907.3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4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争荣;张新福;马明涛;徐明仁;杨旭东;纪斌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2228部队 |
主分类号: | B67D7/06 | 分类号: | B67D7/06;F16N37/00;B67D7/42;B67D7/36;B67D7/58;B67D7/04;B65D90/10;B65D90/48;B65D90/54;B65D90/02;B65D88/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运输 加注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润滑油运输和加注装置,包括:底盘,底盘上设有发动机;油罐,油罐位于底盘上,油罐包括罐体和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用于加热罐体;泵油系统,与油罐相连;取力传动装置,取力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与发动机相连,取力传动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泵油系统、加热系统相连,取力传动装置用于为泵油系统和加热系统提供动力;电气系统,电气系统包括发电机,发电机与加热系统相连;其中,加热系统包括第一电加热棒组件和第二电加热棒组件,第一电加热棒组件用于连接电气系统和/或外接电源,第二电加热棒组件用于连接外接电源。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运输和加注装置,可以实现低温条件下,润滑油的运输和加温保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润滑油运输和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的润滑油运输和加注需要在码头上进行,油源距离码头有一定的距离,当低温气候条件时,润滑油温度会急剧下降,黏度增大,导致其流动性下降,影响其加注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运输和加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润滑油运输和加注装置,包括:底盘,底盘上设有发动机;油罐,油罐位于底盘上,油罐包括罐体和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用于加热罐体;泵油系统,与油罐相连,泵油系统用于自动和/或手动加油作业、装油作业、余油排空作业;取力传动装置,取力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与发动机相连,取力传动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泵油系统、加热系统相连,取力传动装置用于为泵油系统和加热系统提供动力;电气系统,电气系统包括发电机,发电机与加热系统相连;其中,加热系统包括第一电加热棒组件和第二电加热棒组件,第一电加热棒组件用于连接电气系统和/或外接电源,第二电加热棒组件用于连接外接电源。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润滑油运输和加注装置,包括底盘、油罐、泵油系统、取力传动装置和电气系统。油罐位于底盘上,包括罐体和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用于加热罐体。可以理解,在原来单一保温油罐的基础上,增加了加热系统,可以实现低温条件下,润滑油的加温保温,采用取力传动装置驱动发电机,给加热系统提供加热润滑油的电力,从而更加有效的维持润滑油的温度,保证最佳的输送粘度。其中,加热系统包括第一电加热棒组件和第二电加热棒组件,第一电加热棒组件既可接电气系统也可与外接电源相连,第二电加热棒组件只与外接电源相连。加热系统能够实现自发电加温和外接电源加温。另外为了使润滑油加温更加均匀充分,发电机马达回路与输油马达回路同时工作的时候可以实现润滑油的边循环边加温。多种加温方式组合可以充分满足不同情况下对润滑油的加温。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润滑油运输和加注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电加热棒组件的功率小于第二电加热棒组件的功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电加热棒组件的功率小于第二电加热棒组件的功率,因此在罐体内油料较少的情况下,只需启动第一电加热棒组件即可完成加温作业。
上述技术方案中,取力传动装置包括取力器和联轴器,取力器包括驻车取力和行车取力,驻车取力用于为泵油系统提供动力,行车取力用于为加热系统提供动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取力传动装置采用取力器从底盘的发动机取力,为泵油系统,加温系统提供动力。取力器安装在变速箱上,取力器齿轮与变速箱齿轮的啮合与断开靠电磁阀控制气动机构的动作实现。该取力器设有联锁装置,汽车行驶时不能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228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2228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7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