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塞拉滑移顶盖、列车车厢及其顶盖开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31530.9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2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谈源;汤娟;徐华;解恩泽;王小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9/00 | 分类号: | B61D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213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塞拉 滑移 顶盖 列车 车厢 及其 开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列车顶盖开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塞拉滑移顶盖、列车车厢及其顶盖开门方法,包括:沿车体长度方向呈模块化的顶盖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顶盖体下方用于驱动所述顶盖体升降的顶升机构;以及设置在车体两侧壁上用于驱动所述顶盖体运动的线性驱动机构;其中,模块化的所述顶盖体通过线性驱动机构与顶升机构的配合能够叠加隐藏到车体端部的固定顶盖下方。通过顶升机构和线性驱动机构的设置,将模块化的顶盖体叠加隐藏到车体端部的固定顶盖下方,保证了操作臂在装卸货物时的操作空间,克服了操作臂抬升高度不够导致与顶盖之间阻挡和碰撞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车厢或顶盖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顶盖开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塞拉滑移顶盖及其开门方法。
背景技术
货运列车由于其车厢容量大、装货多、运输成本低的特点,十分适合用来长途运载大量的货物,是运输行业中重要的货物运输工具。
为了方便货物的装入和卸下,现有的一些货运列车车厢的顶盖会设为可打开的形式,具体为外侧与车厢铰接,另一侧与设在车厢上的驱动机构连接,通过驱动机构控制顶盖的开闭。
但是顶盖在按照预设的轨迹向外翻转开启时张开的角度是有限的,导致车盖的高度整体变高,在装卸货物时,若操作臂抬升高度不够,容易导致装卸设备与顶盖之间产生阻挡和碰撞,而且在一些较为狭小的空间中,顶盖也难以打开,因此会对货物的装卸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车厢或顶盖的损坏。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内塞拉滑移顶盖及其开门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塞拉滑移顶盖及其开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顶盖翻转造成与装卸设备阻挡碰撞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塞拉滑移顶盖,包括:
沿车体长度方向呈模块化的顶盖体;
以及设置在所述顶盖体下方用于驱动所述顶盖体升降的顶升机构;
以及设置在车体两侧壁上用于驱动所述顶盖体运动的线性驱动机构;
其中,模块化的所述顶盖体通过线性驱动机构与顶升机构的配合能够叠加隐藏到车体端部的固定顶盖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体的顶部呈平面结构,其位于所述平面结构两端延伸出与车体侧墙连接的肩部结构。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顶盖体的顶升结合处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且位于所述卡接结构的结合面上设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一顶升组件和第二顶升组件;
所述第一顶升组件设置在叠加后最低处的所述顶盖体下方,且设置在所述顶盖体的两侧边缘内部;
所述第二顶升组件设置在叠加高处的所述顶盖体下方,且设置在所述顶盖体的两侧边缘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组件和所述第二顶升组件均包括:
与车体侧壁上的两个所述线性驱动机构滑动连接的两个安装板;
以及沿车体长度方向上均布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若干顶升器,且位于同一侧的若干所述顶升器通过联轴器同步动作;
其中,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端部的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侧的若干所述顶升器同步动作的驱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器设置在所述顶盖体的肩部位置;
其中,位于所述顶盖体的两侧边缘内部的所述顶升器的顶杆端部为柱状体,且所述柱状体的顶面贴合所述顶盖体的内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15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片机集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CCL1的融合蛋白、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