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野生小动物隐蔽地系统及其搭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46529.3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8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严伟;李想;薛敏;李海涛;李晓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E03F5/10;E03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张志坤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野生 动物 隐蔽 系统 及其 搭建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型野生小动物隐蔽地系统及其搭建方法,其包括:围设在浅坑周侧的多个石块;搭建在浅坑上方的骨架;设置在浅坑内部用于加热的加热装置;设置在浅坑底部与外界相连通的蓄水池;以及设置在浅坑底壁与蓄水池相连通的排水装置。本申请在使用时,能够及时排出本杰士堆内的积水,减少本杰士堆内出现潮湿的情况,从而可以有效改善野生小动物的栖息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生动物隐蔽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野生小动物隐蔽地系统及其搭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野生小动物的保护也越发重视,目前,在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区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本杰士堆(人造野生小动物隐蔽地),这些隐蔽地为野生小动物提供了很好地生存空间。
目前,常见的本杰士堆结构与搭建方法大都比较粗糙,一般是就地取材,在搭建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地面挖掘一个浅坑,再将石块围绕在浅坑周边,然后利用干枯的树干搭建骨架,再将枯树枝与枯叶覆盖于搭建好的骨架上,喷洒一些水即可完成一个简易的动物隐蔽地。
针对相关技术情况,发明人认为,传统的本杰士堆容易受到户外环境与天气的影响,导致浅坑容易出现积水或潮湿的情况,影响野生小动物的栖息,对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野生小动物隐蔽地系统及其搭建方法,能够及时排出本杰士堆内的积水,减少本杰士堆内出现潮湿的情况,从而可以有效改善野生小动物的栖息环境。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小型野生小动物隐蔽地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野生小动物隐蔽地系统,包括:围设在浅坑周侧的多个石块;搭建在浅坑上方的骨架;设置在浅坑内部用于加热的加热装置;设置在浅坑底部与外界相连通的蓄水池;以及设置在浅坑底壁与蓄水池相连通的排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浅坑里面设置排水装置,当浅坑里面有积水时,可以通过设置的排水装置将积水及时的排到蓄水池内进行存储,减少浅坑出现积水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的加热装置对浅坑内部进行加热,以快速的改变浅坑内部的潮湿环境,从而可以有效改善野生小动物的栖息环境。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环设在浅坑底壁周侧的环形槽;设置在浅坑底部且一端连接环形槽、另一端连接蓄水池的排水管;以及设置在环形槽内用于控制排水管管口开合的限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环形槽可以对浅坑内的积水进行导流,以免积水直接渗透到浅坑的中间位置,而设置的排水管,可以直接将环形槽内的积水快速的排至蓄水池内,在不排水时,还可以通过限流组件对排水管的管口进行密封,此结构设计巧妙,效果明显。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 所述限流组件包括:竖直安装在环形槽底壁且位于排水管管口周侧的多个竖杆;活动套设在竖杆上用于密封排水管管口的浮板;以及螺纹连接在竖杆顶部用于限制浮板位置的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环形槽内有积水时,浮板会在积水的作用下上浮,从而解除对排水管的管口限制,使得环形槽内的积水快速的从排水管排至蓄水池内,当环形槽内的积水排干净时,浮板会在自身重力下沿着竖杆下降,以对排水管的管口进行密封,此结构既省力又节能,有效的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 所述浅坑底壁从中间向环形槽的方向高度逐渐减小,以使浅坑底壁形成预定的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浅坑的底壁形状,可以有效的减少积水流淌至浅坑底壁中间位置,同时,弧形面还有利于将积水导流至环形槽内,加速积水的排放。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 所述浅坑顶部周侧的地面环设有排水渠,所述排水渠底部通过管道与蓄水池相连接,所述排水渠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遮盖排水渠的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65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