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动并联电阻的检测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9652.0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5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关晶晶;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14 | 分类号: | G01R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杜阳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并联 电阻 检测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并联电阻的检测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外部并联电阻R、MOS管M1、MOS管M2、MOS管M3、MOS管M4、MOS管M5、MOS管M6、MOS管M7、MOS管M8、MOS管M9、电阻Rz1、电阻Rz2、电阻Rz3、电阻Rz4以及逻辑电路组。本发明通过运算放大器构成箝位电路,给驱动引脚的外部并联电阻R上加固定电压,从而产生和外部并联电阻R成反比的电流信息。然后进行电流比较,比较的参考电流同样来自于运放的箝位环路,参考电流由箝位电路和内部电阻决定,可识别的驱动外部并联电阻R档位可通过内部电阻Ra、Rb、Rc进行设置。由于电阻Rz1的串联,能够产生一个跟随DRV端极点变化的零点,从而补偿该极点对环路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并联电阻的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芯片通常会设置某些参数外部可编程功能,根据驱动引脚的外部并联电阻,来设置电路的相关参数的电路。仅仅在启机阶段检测驱动的外部并联电阻,驱动未变为高电平时进行检测。
方法1: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内部电路,向外部电阻上加一个电流来检测电阻大小。如图1所示。DRV引脚的外部并联电阻为电阻R,内部电路通过向外流出一股电流,且其大小为I安培。DRV端的电压VDRV=I*R伏特,比较器比较DRV端电压和一系列参考电压,来确定外部并联电阻R的阻值范围。初始时,开关s1控制VDRV和Vref1进行比较,当并联电阻R的大小越过第一档位阻值范围时,逻辑电路模块Logic控制开关切换,s1断开,s2闭合,VDRV和Vref2进行比较。当并联电阻R的大小越过第二档位阻值范围时,逻辑电路模块继续控制开关切换,VDRV和Vref3进行比较。三个档位分界线将电阻的检测范围分为4个范畴,最后输出2Bit的检测结果Out1:0,进而将结果送给其他电路。
图1中的方法,电路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缺点是,当外部并联电阻较大时,DRV的端电压会偏大,这种情况下会有功率管打开的风险。功率管打开后,检测失效。在应用,功率管误开启,后果严重。
方法2:图2为另一种检测驱动并联电阻的电路结构。电阻R为驱动的外部并联电阻,运算放大器AMP和M1使得DRV引脚的电压等于参考电压Vref的值。M2、M3、M4和M5构成电流镜,镜像电阻R上的电流IR,且IR=Vref/R。IB1为电流源偏置,M6、M7和M8、M9和M10、M11和M12、M13构成电流镜,镜像比例为a:b:c:1,该比值与驱动外部并联电阻的档位值密切相关,假设abc1。M3、M6和M7支路,进行电流比较,当电流IR大于a*IB1时,A点电压被拉高,同时逻辑电路锁存该状态。同样地,当电流IR大于b*IB1时,B点电压被拉高;当电流IR大于c*IB1时,C点电压被拉高。这样通过多个支路的电流比较,就可以将电阻R的电流IR锁定到一定范围内。从而确定电阻R的档位大小。
这种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检测方法,电路简单,容易实现。但需要考虑到电流镜的失配、运算放大器的失调电压,还需要考虑到应用场景。目前,用作功率管的有MOS功率管,还有绿色节能的GaN功率管。驱动DRV用来驱动功率管,这样DRV引脚会引入不同量级的寄生电容,小到皮法(pF),大到纳法(nF)级别,数量级变化大,这样对运放构成的环路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并联电阻的检测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驱动并联电阻的检测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外部并联电阻R、MOS管M1、MOS管M2、MOS管M3、MOS管M4、MOS管M5、MOS管M6、MOS管M7、MOS管M8、MOS管M9、电阻Rz1、电阻Rz2、电阻Rz3、电阻Rz4以及逻辑电路组;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MOS管M9的漏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MOS管M1的栅极、MOS管M6的栅极、MOS管M7的栅极、MOS管M8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M9的源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9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粒富钛料制粒制备沸腾氯化炉料的方法
- 下一篇:智能家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