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方法、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51843.0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2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东;刘宏坤;刘嘉栋;徐子厚;陈全亮;沈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猷声(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5/51 | 分类号: | G10L25/51;G10L25/30;G10L25/03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科声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99 | 代理人: | 陈怡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声学 参数 测定 方法 模型 构建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方法、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的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方法包括获取与当前所在的待测房间中的目标声信号对应的待处理音频数据;基于所述待处理音频数据生成相应的目标语谱图;基于所述目标语谱图,通过预先构建的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模型进行预测获得所述待测房间的目标室内声学参数;目标声信号为猝发声或脉冲信号中的一种;该测定方法的操作时间极短,通过简单的录音设备获得音频数据即可,故对人员、设备的要求较低,极大地提高了室内声学参数测定的便捷性并有效降低测定成本;进一步,该测定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先构建的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模型实现,能有效实现室内声学参数的准确测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声学测量领域,尤其涉及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方法、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室内的声学参数,如混响时间等,对于建筑声学设计、实施和改造具有关键的意义,同时也是评估该房间是否满足声学设计和声学功能的核心指标。
传统的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参见GB/T36075-2018“声学室内声学参量测量”和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直接法如声源中断法,即在房间内播放宽频噪声信号,然后突然中断,通过声级计、数字采集设备等记录下该信号衰减的过程并分析得到室内的混响时间;间接法通过在室内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如发令枪、扎气球、点燃鞭炮等,或者用人工声源播放MLS序列、扫频信号等形式,记录并得到该房间内的脉冲响应,利用脉冲响应对时间方向积分的方法得到混响时间、语音传输指数、早期反射声、清晰度和明晰度等室内声学指标。
上述的两种方法,对硬件、软件和测量人员,都有较高的要求:硬件上需要用功率放大器、无指向多面体声源、信号发生器、连接的线缆等,软件上需要相关的专用声学分析、计算软件,这些软硬件都价格昂贵,且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人员方面需要熟悉测量的标准,具有一定的测量经验,经过专业的培训方可执行测量任务,同时根据待测房间的大小不同,至少需要配备2人以上方可完成。这些特性都大大限制了室内声学参数测量的效率、测量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在广大二三线城市都无法找到专业设备和合格人员进行测量,造成了大量功能房间(如办公室、教室、培训室、会议室等)声学性能无法获知,更谈不上针对性的声学改造和提升。
近些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的技术不断发展,利用在室内录取一段清晰的语音信号,获取目标语谱图,再利用机器学习的各种模型和算法,加入事先用传统方法测量得到的声学参数进行训练,可以实现在新的房间测量室内声学参数的目的,如专利CN111785292A。但是该方法对于背景噪声的要求较高,也需要录取较长时间的语音,并且在此期间需要保持较安静的状态,不利于短时间大规模的测量,测量结果也被房间内的信噪比所影响。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测定方法简单便捷且测定结果准确的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方法。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方法、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能简便快捷地测定待测房间的室内声学参数。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方法,所述测定方法包括:
获取与当前所在的待测房间中的目标声信号对应的待处理音频数据;
基于所述待处理音频数据生成相应的目标语谱图;
基于所述目标语谱图,通过预先构建的室内声学参数测定模型进行预测获得所述待测房间的目标室内声学参数;
所述目标声信号为猝发声或脉冲信号中的一种。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与当前所在的待测房间中的目标声信号对应的待处理音频数据,包括:
获取当前所在待测房间中预设时长的初始音频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猷声(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猷声(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1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