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滑移承载装置和桥梁伸缩缝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2861.0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5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冯斌;竹永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路智造(北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夏华栋;顾可嘉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移 承载 装置 桥梁 伸缩缝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滑移承载装置和桥梁伸缩缝结构。所述滑移承载装置用于安装在桥梁的梁体间隔处,包括支撑构件和密封件;所述支撑构件成对设置,用于对称安装在梁体间隔的两侧;所述密封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构件之间;所述支撑构件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密封件的底部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贴合。所述桥梁伸缩缝结构包括呈间隔设置的两梁体和所述滑移承载装置;两个所述梁体之间设有安装槽,所述滑移承载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本发明的滑移承载装置不存在缝隙,不易发生堵塞。与梁体安装时为装配式安装,桥梁伸缩缝结构施工难度小、周期短,方便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滑移承载装置和桥梁伸缩缝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桥梁施工技术越来越发达,特别是对于浅埋式桥梁伸缩缝的施工越来越先进。伸缩缝装置安装在两个桥梁之间的伸缩缝处,不仅需要适应桥梁的水平变形和扭转变形,还需要承载车辆通过的载荷。
在传统的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中,移动部件之间存在较大缝隙,该缝隙容易堵塞,进而需要频繁维护和更换。由于传统伸缩缝装置和梁体水泥浇筑连接,更换时不仅需要拆除伸缩缝装置,还需要拆除梁体混凝土,施工周期长、难度大。在施工时,往往需要断交数天,不仅很难有效实施,还会影响桥梁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部分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移承载装置和桥梁伸缩缝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滑移承载装置,用于安装在桥梁的梁体间隔处,包括支撑构件和密封件;所述支撑构件成对设置,用于对称安装在梁体间隔的两侧;所述密封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构件之间,用于在两个所述支撑构件间滑移;所述支撑构件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密封件的底部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贴合。
如上所述的滑移承载装置,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滑移限位件,所述滑移限位件位于所述密封件的下方,在横向上与两个所述支撑构件滑动连接,用于限制所述密封件在纵向上的滑移;所述滑动限位件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密封件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插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限位杆的外径。
如上所述的滑移承载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顶部设有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横部和纵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纵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构成匚型,所述滑移限位件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支撑构件的匚型开口内,与匚型开口间隙配合。
如上所述的滑移承载装置,进一步优选为:于所述支撑构件的匚型开口内,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上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下支撑柱,所述上支撑柱和所述下支撑柱一一对应;所述滑移限位件上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包括位于所述滑移限位件顶部的上滑移槽和位于所述滑移限位件底部的下滑移槽;所述上支撑柱位于所述上滑移槽内,与所述上滑移槽滑动配合;所述下支撑柱位于所述下滑移槽内,与所述下滑移槽滑动配合。
如上所述的滑移承载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滑移槽和所述下滑移槽均为长圆形槽,长度方向与两个所述支撑构件的对称面垂直。
如上所述的滑移承载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支撑柱的底面与所述上滑移槽的底面贴合,所述下支撑柱的顶面与所述下滑移槽的顶面贴合。
如上所述的滑移承载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支撑柱的底面周缘、所述下支撑柱的顶面周缘均呈圆滑设置。
如上所述的滑移承载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件在所述第二斜面的端部呈圆滑设置。
如上所述的滑移承载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密封件上设有吊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路智造(北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路智造(北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2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接接触式冷却、加热固态储氢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