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的LDPC译码延时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8110.X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6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多强;卜智勇;薛顺瑞;韩晓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18;H03M13/09;H03M13/1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舒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dpc 译码 延时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5G的LDPC译码延时优化方法,包括:S1,ARM预先通过MAC调度信息完成每个时隙slot的PUSCH链路处理模块所需参数的计算,并下发给上行基带处理单元;S2,上行基带处理单元接收IQ频域数据,并对IQ频域数据进行处理,输出若干个CB码块;S3,确定是否对CB码块进行LDPC译码延时优化;S4,对CB码块的码字校验位进行裁剪打孔;S5,对CB码块起始的2Zc个LLR软值填充“0x00”;S6,对CB码块进行并行LDPC译码;S7,读出并行LDPC译码后的CB码块并合路;S8,对合路后的CB码块进行CRC校验,并在CRC校验通过后合成一个TB传输块,然后将TB传输块送往5G NR协议MAC层。本发明能够提高LDPC译码性能、降低LDPC译码时延、提高系统峰值数据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5G的LDPC译码延时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链接以及不断涌现的新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5G系统正迎来蓬勃发展时期。
5G NR物理层的设计是整个5G系统设计中最核心的部分,相对于LTE,ITU和3GPP对5G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关键性能指标要求。其中最具挑战的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时延等关键技术指标,需要通过物理层的设计来达成。
OFDM+MIMO技术作为物理层设计的基础,采用灵活的帧结构和双工机制,同时相对于LTE,在信道编码编码领域,5G NR采用了数据信道LDPC编码、控制信道Polar编码的组合新技术。LDPC码相对于Turbo码具有更低的编码复杂度和更低的译码时延,从而可以更好地支持大数据量的信号传输。
为了支持eMBB等应用场景,5G NR物理层关键技术中除了采用新型的信道编码技术外,更大的载波带宽以及更丰富的调制方式,将为实现5G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提供有力支撑。
在5G NR系统中,数据信道采用准循环LDPC(Quasi-Cyclic LDPC,QC-LDPC)码进行信道编解码。对于基站而言,上行PUSCH链路的LDPC译码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吞吐率和误码率。
在5G NR中,LDPC编解码器需要支持灵活的码率和灵活的码长,通过基础矩阵和移位因子,从而支持信息块大小的灵活变化。由于5G NR需要支持多种码率,并对码长的灵活性有较高要求,LDPC码在实现复杂度上会优于其他的编码方案。
虽然LDPC码相对于Turbo码具有可高度并行化译码的优势,但同时也会遇到硬件资源开销和低时延处理问题。同时,随着NR支持不同的应用场景,其灵活性使得LDPC码的实现复杂度也随之增加。
5G物理层基带处理单元作为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5G系统的性能。以X86、ARM、FPGA和ASIC为主要实现架构的基站设计方案,在研发成本、产业生态和性能上,各有优劣。以CPU或ARM为主的多核堆叠技术架构的基站产品,可快速打入市场,研发成本较低。以FPGA/ASIC芯片技术架构的基站产品,研发周期长,成本较高,但性能好,生命周期长。
为适应新型的LDPC信道编解码技术,支持基站灵活的上下行时隙配比,需进一步优化LDPC译码处理,提高LDPC译码性能,降低物理层处理时延,提高系统峰值数据速率。
在基于OFDM技术的5G基站物理层接收机实现时,多天线MIMO和多用户接入,将导致接收机的设计实现复杂度急剧上升。同时为支持灵活的上下行时隙配比,在上行业务量峰值速率要求较高的场合,信道编解码是基带的核心部件,将消耗大量硬件资源,对于可编程逻辑电路实现带来挑战。以FPGA/ASIC为代表的硬件实现方案,是业界设计5G基站的必要选择。为了支持多用户多小区业务场景,PUSCH链路LDPC译码的高吞吐率低延时成为技术方案瓶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8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