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效旋流分离机及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2269.9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0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飞;赵士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莫尼亚离心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5/34 | 分类号: | B03B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4 | 代理人: | 吴海燕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智能 高效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效旋流分离机及分离方法,包括:将第一时刻的第一输入密度与预设输入密度比对得到密度变化趋势值;获取分离机在第一时刻的转速以及分离机的芯管长度,根据转速以及芯管长度得到输入液体的延迟流动时间段,根据延迟流动时间段、第一时刻得到延迟流动时间段内的每个时刻点;统计在延迟流动时间段内的每个时刻点的密度变化趋势值生成初始变化序列,根据相邻时刻点的密度变化值对初始变化序列进行修正生成密度变化时间序列;根据第一控制序列和第二控制序列对第一密度排放管道的阀门开口以及第二密度排放管道的阀门开口进行开口幅度变化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效旋流分离机及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旋流分离机(旋流分离器)是根据离心沉降和密度差分原理设计而成,使水流在一定压力下从滤砂器进口以切向进入旋流滤砂器,在其内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场,根据物体间的密度差异及离心力的作用,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适用于气、液和气、固混合物分离。
在对输入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中,一般会具有多个不同密度的液体出口,密度越小的输出液体在旋流分离过程中越靠近旋流分离的中心,密度越大的输出液体在旋流分离过程中越靠近旋流分离的外围,在旋流分离过程中,可以针对该特性引出多个排出管,使得不同的排出管排出旋流分离过程中不同旋流分离位置的输出液体,实现对输入液体分离得到多个不同密度的输出液体。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物料变化的可能性较大,不同时间段的输入液体的密度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排出管所排出的输出液体的密度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在进行输出液体的采集过程中,都是存在一定密度标准要求的,随着输入液体的变化、旋流分离机工作情况的变化,很可能会造成某个时间段输出液体不达标的情况,所以亟需一种控制方法,能够根据输出液体的密度变化对多个排出管进行控制,使得所排出的液体的密度都是达标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效旋流分离机及分离方法,能够根据输出液体的密度变化对多个排出管进行控制,使得所排出的液体的密度都是达标的,提高旋流分离机所分流的液体的密度效果,避免出现所分流的液体不达标的情况出现。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效旋流分离方法,包括:
获取分离机进料口处待旋流分离的输入液体在第一时刻的第一输入密度,将第一时刻的第一输入密度与预设输入密度比对得到密度变化趋势值;
获取分离机在第一时刻的转速以及分离机的芯管长度,根据所述转速以及芯管长度得到输入液体的延迟流动时间段,根据延迟流动时间段、第一时刻得到延迟流动时间段内的每个时刻点;
统计在延迟流动时间段内的每个时刻点的密度变化趋势值生成初始变化序列,根据相邻时刻点的密度变化值对初始变化序列进行修正生成密度变化时间序列;
根据密度变化时间序列、第一密度标准开口和第二密度标准开口生成与延迟流动时间段对应的第一控制序列和第二控制序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序列和第二控制序列对第一密度排放管道的阀门开口以及第二密度排放管道的阀门开口进行开口幅度变化控制。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分离机进料口处待旋流分离的输入液体在第一时刻的第一输入密度,将第一时刻的第一输入密度与预设输入密度比对得到密度变化趋势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获取待旋流分离的输入液体的属性信息,根据所述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属性权重值;
根据所述属性权重值、第一输入密度以及预设输入密度得到密度变化趋势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密度变化趋势值,
其中,pi为第i种输入液体在第一时刻的密度变化趋势值,ki为第i种输入液体的属性权重值,为第i种输入液体的第一输入密度,为第i种输入液体的预设输入密度,l为第一预设常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莫尼亚离心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莫尼亚离心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2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