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目标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4311.9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6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飞;徐良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452;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毛宏宝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 感知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MIMO-OFDM基站,其中,所述MIMO-OFDM基站包括多个射频链路、多个移相器和多个基站天线,所述移相器和所述基站天线间设置有真时延线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MIMO-OFDM基站的波扫初始方向,并基于所述波扫初始方向确定各所述移相器的相位;
确定所述MIMO-OFDM基站的波扫终止方向,并基于所述波扫终止方向确定各所述真时延线单元的时延值;
基于所述相位和所述时延值分别设置各所述移相器和各所述真时延线单元,并基于所述MIMO-OFDM基站进行波束发射,用以实现子载波波束从所述波扫初始方向到所述波扫终止方向的波束偏移;
接收用户端反馈的目标子载波频率,并基于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感知所述用户端的方向,其中,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为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MIMO-OFDM基站进行波束发射而接收到的阵列增益最大的子载波的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的天线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MIMO-OFDM基站发射的载波的半波长,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感知所述用户端的方向采用以下公式实现:
其中,表示所述用户端的方向,表示所述波扫初始方向;d表示所述基站天线的天线间距;λc表示所述MIMO-OFDM基站发射的载波的波长;fd表示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tk,m表示第m个真时延线单元的时延值;m表示第m个真时延线单元的排序序号;fc表示所述MIMO-OFDM基站发射的载波的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天线的天线间距大于所述MIMO-OFDM基站发射的载波的半波长且为所述半波长的整数倍,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感知所述用户端的方向,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确定第一方向,并基于所述第一方向确定所述第一方向的波束分裂方向;
改变所述MIMO-OFDM基站的波扫初始方向,且不改变各所述移相器的相位以及各所述真时延线单元的时延值,并根据改变后的波扫初始方向,再次基于所述MIMO-OFDM基站进行波束发射,用以实现子载波波束的波束偏移;
接收用户端反馈的辅助子载波频率,并基于所述辅助子载波频率确定第二方向,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第二方向的波束分裂方向,其中,所述辅助子载波频率为所述用户端根据改变后的波扫初始方向再次基于所述MIMO-OFDM基站进行波束发射而接收到的阵列增益最大的子载波的频率;
对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波束分裂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波束分裂方向进行交叉验证,并基于交叉验证的结果感知所述用户端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目标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用户端反馈的目标子载波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波扫初始方向,确定所述波扫初始方向的波束分裂方向;
基于所述波扫终止方向,确定所述波扫终止方向的波束分裂方向;
所述接收用户端反馈的目标子载波频率包括:
若未接收到用户端反馈的目标载波频率,则基于所述波扫初始方向的波束分裂方向和所述波扫终止方向的波束分裂方向分别调整所述波扫初始方向和所述波扫终止方向,并根据调整后的波扫初始方向和波扫终止方向重新确定各所述移相器的相位以及各所述真时延线单元的时延值,以及根据调整后的波扫初始方向和波扫终止方向重新基于所述MIMO-OFDM基站进行波束发射,用以实现子载波波束从调整后的波扫初始方向到调整后的波扫终止方向的波束偏移;
接收用户端反馈的第二子载波频率,并将所述第二子载波频率作为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其中,所述第二子载波频率为所述用户端根据调整后的波扫初始方向和所述波扫终止方向重新基于所述MIMO-OFDM基站进行波束发射而接收到的阵列增益最大的子载波的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431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