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目标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4311.9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6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飞;徐良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452;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毛宏宝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 感知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目标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目标感知方法应用于MIMO‑OFDM基站,其中,MIMO‑OFDM基站包括多个射频链路、多个移相器和多个基站天线,移相器和基站天线间设置有真时延线单元,所述方法包括:确定MIMO‑OFDM基站的波扫初始方向,并基于波扫初始方向确定各移相器的相位;确定MIMO‑OFDM基站的波扫终止方向,并基于波扫终止方向确定各真时延线单元的时延值;基于相位和所述时延值分别设置各移相器和各真时延线单元,并基于MIMO‑OFDM基站进行波束发射;接收用户端反馈的目标子载波频率,并基于目标子载波频率感知用户端的方向。本发明确保了用户端方向感知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目标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可知,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又称MIMO)技术可以利用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实现高指向性的波束赋形,进而可以帮助通信系统实现对用户目标在空间方向上的精确感知。
目前,MIMO通信系统主要以传统移相器为主流硬件实现波束赋形,然而,移相器为窄带器件,其生成的模拟波束成形矩阵无法随频率变化而变化,在宽带通信场景下,无法克服宽带效应所带来的波束部分偏移现象。波束部分偏移现象将对波束赋形技术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目标感知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目标感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波束部分偏移而带来的降低目标感知的准确性的缺陷,实现了波束偏移空间的全覆盖波扫式目标感知,确保了目标感知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目标感知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MIMO-OFDM 基站,其中,所述MIMO-OFDM基站包括多个射频链路、多个移相器和多个基站天线,所述移相器和所述基站天线间设置有真时延线单元,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MIMO-OFDM基站的波扫初始方向,并基于所述波扫初始方向确定各所述移相器的相位;确定所述 MIMO-OFDM基站的波扫终止方向,并基于所述波扫终止方向确定各所述真时延线单元的时延值;基于所述相位和所述时延值分别设置各所述移相器和各所述真时延线单元,并基于所述MIMO-OFDM基站进行波束发射,用以实现子载波波束从所述波扫初始方向到所述波扫终止方向的波束偏移;接收用户端反馈的目标子载波频率,并基于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感知所述用户端的方向,其中,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为所述用户端基于所述MIMO-OFDM基站进行波束发射而接收到的阵列增益最大的子载波的频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目标感知方法,所述基站天线的天线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MIMO-OFDM基站发射的载波的半波长,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感知所述用户端的方向采用以下公式实现:
其中,表示所述用户端的方向,表示所述波扫初始方向;d 表示所述基站天线的天线间距;λc表示所述MIMO-OFDM基站发射的载波的波长;fd表示所述目标子载波频率;tk,m表示第m个真时延线单元的时延值;m表示第m个真时延线单元的排序序号;fc表示所述MIMO-OFDM基站发射的载波的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43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