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1658.6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2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超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24;C10J3/34;C10J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气化 | ||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干燥区、裂解区、还原区、氧化区、出灰区,位于氧化区的所述炉体壁面固定套接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构成的区域为进气区,靠近进气区边缘的所述支撑板固定套接排渣管。本发明通过将进气件斜向设置在进气区的炉体壁面,并在支撑板内设置旋转柱及其部件,在支撑板的顶端设置与旋转柱固定连接的交换件、推动板及其部件,当空气经进气件进入进气区时有效推动旋转柱和旋转叶旋转,从而带动交换件和推动板旋转,使得由进气孔等进入交换件和推动板内的空气能够均匀的向氧化区排放,有效防止氧化区各处的出风量不均造成燃烧不充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质气化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炉是一种制造燃气的设备,其主要以废弃的秸秆、木屑等农林废弃物通过压缩制成的生物质成型颗粒为原料,经热解气化等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由于此类可燃气体属于绿色能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而生物质气化炉对节约能源,使废弃资源得到高效环保利用挤压促进作用。
但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由于生物质气化炉常采用的区域划分方式为由上至下依次为干燥区、裂解区、还原区和氧化区,此种划分方式使得原料位于裂解区和干燥区时仅由下方氧化区原料燃烧提供热源,因为原料间的热传递效率低,造成其上下层原料的温差相差较大,可能导致下层原料已燃烧殆尽时上层原料还未达到裂解温度,严重影响气化炉的产气效率;同时由于空气从炉体的一侧进入氧化区,使得氧化区各处的出风量不均匀,导致氧化区燃烧原料不均匀,造成燃烧不充分,严重影响产气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生物质气化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具备促使炉体内部上下层原料温差小,提高氧化区出风均匀度,增强产气效果和效率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干燥区、裂解区、还原区、氧化区、出灰区,位于氧化区的所述炉体壁面固定套接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构成的区域为进气区,靠近进气区边缘的所述支撑板固定套接排渣管,且排渣管连通氧化区和出灰区,位于进气区的所述炉体一侧固定套接进气件,所述支撑板内部底端与旋转柱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柱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顶端且与交换件的底端固定连接,位于进气区的所述旋转柱外壁固定连接旋转叶,所述交换件的内部下段开设有第一气孔,且与第一气孔位置对应的支撑板顶端开设有进气孔,所述交换件的内部中段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交换件的内部上段开设有第三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相连通,与一个所述第二气孔支路位置对应的交换件外壁固定连接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内部开设有横孔,且横孔与第二气孔的支路连通,所述推动板的顶端开设有竖孔,且竖孔的顶端与遮挡件的底端接触,所述遮挡件的底端中部与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穿过竖孔且位于横孔内部,所述支杆和推动板之间通过外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交换件的顶端活动连接通气柱,所述通气柱的外壁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炉体的内壁,位于氧化区和还原区交界的所述通气柱内壁固定套接下支撑环,且位于干燥区和裂解区交界的通气柱内壁固定连接上支撑环,位于两个所述支撑环之间的通气柱内壁活动套接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和通气柱的内部顶端之间通过大弹簧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件,且活动件的顶端与活动板之间通过小弹簧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中部开设有封孔,且活动板通过封孔与封杆活动套接,所述封杆的底端与活动件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件为竖向水平设置、横向倾斜设置,且横向的倾斜角度为60度,所述旋转叶的长度相较于旋转柱到排渣管的距离短。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孔由一个圆腔和八个支路构成,且支路环绕圆腔均匀设置,所述第一气孔数量为八,且均匀环绕交换件设置,所述第一气孔均对应位于第二气孔的圆腔内,所述第三气孔对应位于第二气孔的圆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超,未经陈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1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耙式排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及其电芯尺寸选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