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及其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4970.0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0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霍光华;吴京城;崔朝宇;颜俊清;霍达;王俊;肖雨森;龙昊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330045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 木耳 及其 驯化 栽培 方法 | ||
1.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其特征在于:命名为赣脆木1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 CGMCC No.23072。
2.一株野生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液体菌种制备:液体培养基组成为去皮马铃薯(浸汁)20%、葡萄糖2%、酵母膏0.2%、MgSO4·7H2O 0.1%、KH2PO4 0.2%、蒸馏水1000 mL,pH自然;在250 mL锥形瓶内装100 mL液体培养基,121℃高压蒸汽灭菌25 min;在无菌环境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将活化好的菌种接种到冷却的锥形瓶装的液体培养基中,放置于恒温震荡培养箱内28℃,180 r/min培养获得液体菌种;
B、栽培培养料的配方与制作:将所需的新鲜杂木屑、玉米芯和棉籽壳晒干粉碎至1~2cm的粒径;将粉碎好的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和麸皮按照配方搅拌均匀;生石灰、石膏根据配方溶解到发酵所需的自来水中,然后倒入上面搅拌好的原料中,加水混合搅拌均匀,让这些原料充分吸收水分发酵,得到栽培培养料;
C、装袋与灭菌:将发酵后的栽培培养料填装到塑料袋中,压实,紧实适中,得到栽培袋;栽培袋在灭菌锅内摆成“井”字型,在121℃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100℃灭菌,熄火后继续焖锅,以防“胀袋”;灭菌后的栽培袋移放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室中,待冷却至28℃以下接种;
D、驯化栽培出耳:
a、接种:按每500g袋料接入液体菌种15~20 mL的比例接种于灭菌且冷却的栽培袋中;
b、菌丝培养:栽培袋墙式排放在黑暗的菌丝培养室内,控制温度、湿度,培养后期应定期通风,菌丝长满栽培袋后,继续培养至菌丝成熟;
c、出耳管理:将菌丝成熟的栽培袋移入出耳房,采用吊袋式排袋,即小刀在栽培袋的周边划若干个“+”或“V”形孔口,相邻孔口的距离5~10 cm,让栽培袋四周出耳;或采用墙式排袋,即一头袋口用小刀离料面4~5 cm处从上往下、往里割栽培袋,在割完袋口的栽培袋的半中央上方留有4~5 cm的薄膜,另一头待头潮耳进入成熟期后,用小刀在袋底对角开2个2 cm 左右的“+”或“V”形孔口,让栽培袋的两头出耳或仅割开袋口让栽培袋一头出耳;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保持良好的通风,原基形成并逐渐出耳,即得脆木耳;
E、采收及采后管理:脆木耳的耳片颜色由深转浅,肉质肥厚,耳根收缩,耳背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的新鲜脆木耳及时打包售卖或烘干制成干耳保存;采收后应清理栽培袋的料面上的死耳和烂耳以及出耳房内卫生;每批耳采后应养菌,再重新喷水管理出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液体菌种恒温震荡培养时间为6~8d。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的栽培培养料按原料干重配比为:杂木屑30%~50%、玉米芯10%~30%、棉籽壳10%~30%、麸皮6%、生石灰2%、石膏粉2%,配比之和为100%;水分含量占发酵后栽培培养料的60%~65%,发酵1~2d。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的栽培袋121℃高压蒸汽灭菌时间为2~3 h,或常压100℃灭菌时间为10 ~12 h,熄火后继续焖锅时间为3~5 h。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的菌丝培养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发菌温度23~27℃之间,菌丝满袋天数45~50d,菌丝成熟天数15~20d;出耳房的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之间,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光照为40~500 LX;出耳管理原基形成天数11~15d;菌龄90~115d,生物转化率为57.95%~85.0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采耳后的间隔养菌时间为3~5 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49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