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及其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4970.0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0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霍光华;吴京城;崔朝宇;颜俊清;霍达;王俊;肖雨森;龙昊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330045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 木耳 及其 驯化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及其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通过野生菌采集、鉴定、分离、纯培养获得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命名为赣脆木1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072;通过该菌株液体扩繁、袋料栽培和出耳温、湿、光、气条件控制等形成了赣脆木1号的驯化栽培方法。通过本发明可实现赣脆木1号商业化栽培,增添了食用菌市场新种类。赣脆木1号的菌龄为90~115d,生物转化率为57.95%~85.05%。赣脆木1号所产脆木耳产品与同属食用菌黑木耳和毛木耳区别明显,其颜色红棕色、耳片大薄、口感爽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质食用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驯化栽培技术,尤其是涉及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及其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界分布的野生食药用菌种类有近千种,而迄今人类可栽培的食药用菌仅有几十种,驯化栽培野生食药用菌一直是广大菌物科技工作者研究热点。
木耳属(
脆木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株野生脆木耳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株野生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该脆木耳的颜色红棕色、耳片大薄、口感爽脆、产量高。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包括:
A、菌种分离: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阔叶树腐木上采到一株野生菌JFRL01-92,用1‰ HgCl2消毒1min,取野生菌JFRL01-92的胶质层间组织块置于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待长出白色菌丝后挑取并转接培养,获得该株野生菌纯培养物即菌种;
B、菌种鉴定:形态特征该菌种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新鲜时胶质或软胶质,透明,盘状或耳状,无柄或似具柄,边缘全缘,最宽处直径可达 60mm,厚度 0.35~0.5mm,淡红棕色,干后 0.04~0.2mm,暗棕色;不孕面具稀疏柔毛;子实层面光滑或具皱褶;横切面似具髓层,处于切面中间位置,非常小的结晶体散落各层;柔毛单生,无色或淡黄棕色,基部明显膨大,厚壁,宽 10~20μm,具宽内腔,常具明显分隔,顶部渐尖或钝圆,宽 2.0~3.5μm,长度为60~100μm;菌丝具锁状联合,在 5%KOH 试剂中菌丝宽度 1.0~3.0μm;担子棒状,3横隔,担孢子梗偶见,大小为 41~57μm×4.0~6.0μm;子实层的末端无拟囊状体;担孢子腊肠状,无色,薄壁,光滑,具 1 或2个大液泡,大小为 11~14μm×4.0~5.0μm,Q=2.45~3.03;分子特征 Genbank NO.:MN622773(ITS),特征是:命名为赣脆木1号,分类命名:脆木耳(Auricularia fiberillifera),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 CGMCC No.23072,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21年8月4日。
步骤A中的菌种分离培养温度为25~30℃,挑取的白色菌丝转接满管培养时间为5~7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4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