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辅助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及数据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6425.7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4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韩浩江;苏君;胡海涛;倪斌;杨杰;黄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 | 分类号: | H04L67/10;H04L67/12;H04W4/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辅助 子系统 数据传输 接口 方法 | ||
一种变电站辅助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及数据传输方法,属数据传输领域。首先确定辅助设备的设备类型,并根据设备类型构建辅助设备的设备模型;将预设的设备模型数据传输接口匹配辅助设备,并分配独立ID识别标志,使各辅助设备支持设备自身属性的传输接口;用以太网总线实现多子系统设备模型的数据传输;采集具有独立ID识别标志的辅助子系统设备的状态数据和设备模型数据,并通过以太网总线上传至主机;以太网总线具备通讯监测功能,确保辅助子系统设备始终保持在线可监控状态。其采用独立ID识别辅助子系统设备,各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实现多个子系统的融合管理,并能够实现对变电站内辅助设备的即插即用,提高数据上传的即时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辅助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及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公司配电站机房由于数量众多,分布较广等原因,具有分散、地理环境情况变化多端、覆盖面广、用户众多,容易受用户增容和城市建设影响等特点,导致对变电站的巡检工作量急剧增加,在目前运维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巡检周期加长,巡检效率低,存在巡检安全隐患。
相对于变电站的精益化监控模式,目前的变电站环境监控程度及监控范围严重落后,无法有效进行故障的定位分析。很多装置没有联网,只是在本地监测和控制。联网的各系统之间独立运行,形成监控“孤岛”现象,无法有效的进行管理,也达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针对于目前变电站的环境设施条件,运维管理人员对于数量众多的变电站设备数据统计分析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难以掌握设备宏观情况。
一般都在每年或每季的几个典型日,由工作人员逐个测量配电装置及巡检,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也难以全面的反映真实情况。
变电站数量众多,不仅分部分散、广泛,而且部分变电站内部和周围环境恶劣,巡检人员在巡检过程中有触电、SF6气体中毒等风险。
目前巡检人员素质的提高不能紧跟变电站日益复杂的功能结构运维要求,随着城区的建设发展,变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里面的设备也越来越复杂,对巡检人员的数量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有些时候不可能全面巡检,这又留下安全隐患。
多系统的并存局面,不但增加了投资成本,后期的维护成本也大大增加,并且多个厂家设备同时运行,也会产生扯皮现象,浪费业主的时间和精力。布线联网方式不利于今后的设备更换和增加。
目前各配电站门禁系统采用多家硬件设备和方案,只能用于本地管理,不利于外来人员统一管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电站辅助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及数据传输方法。其基于IMS构建智慧机房环境管理平台,结合包括WIFI、云服务和微信小程序在内的应用,实现多个子系统的融合管理,将IMS(智慧监控系统)运用于变电站的环境管理场景,将变电站的监控设备通过WIFI模块,使用统一传输协议和接口,将实时数据汇聚到IMS,通过4G服务接入云服务,全面实现变电站监控辅助设备信息化,状态感知自动化、管理流程可视化及客户服务便捷化,完成对安防系统、空调系统、温湿度感知系统、有害气体感知报警系统、视频监控和门禁管理系统、照明系统的全覆盖管理,极大地优化了变电站环境监控工作质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电站辅助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及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变电站设置各类监测设备和辅助设备,以用于变电站的运行设备状态检测和环境管理;其特征是:
1)确定辅助设备的设备类型,并根据设备类型构建辅助设备的设备模型;
2)将预设的设备模型数据传输接口匹配辅助设备,并分配独立ID识别标志,使各辅助设备支持设备自身属性的传输接口;
3)将基于modbus-TCP的以太网总线实现多子系统设备模型的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64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