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烫发产品中还原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7924.8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2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茹歌;许勇;陈丹丹;韩晶;潘晨;郑荣;彭兴盛;王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8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烫发 产品 还原剂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烫发产品中还原剂的方法,该还原剂包括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和半胱胺盐酸盐。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特定的样品处理方法可以快速、完全、准确地提取化妆品中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半胱胺盐酸盐,并能快速对化妆品中的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半胱胺盐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大幅弥补现有检测化妆品中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半胱胺盐酸盐方法的不足,测定结果接近真实值,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良好的市场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检测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烫发产品中还原剂的方法,该还原剂包括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半胱胺盐酸盐。
背景技术
烫发产品中的卷发/直发剂,又称为还原剂,是一类含巯基的化合物。还原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切断头发中的二硫键,使头发变得柔软易弯曲成各种形状,当头发弯曲或拉直成型后,再涂上氧化剂(固定液),将已经打开的二硫键在新的位置上重新连接,使发型永久固定下来。巯基乙酸及其巯基乙酸酯类、L-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半胱胺盐酸盐是最常用的卷发/直发剂。
烫发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关注。烫发是造成头发损伤最常见的因素之一。烫发产品中的还原剂等成分直接接触皮肤可致红斑、瘙痒,严重时可产生急性红肿、渗出、疼痛,诱发慢性皮炎,皮肤刺激实验中阳性率高达85%以上。同时,由于烫发产品中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会诱发体细胞微核率升高,对人体有较明显的致突变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烫发剂经口吸入后有明显的毒作用,表现为细胞损伤、DNA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临床实验也证明烫发剂会引起呛咳、流泪、咽痛、头痛、头晕等全身症状。
基于烫发产品的安全性,欧盟和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均针对烫发产品中的巯基乙酸及其盐类有限值建议,但均未收录烫发产品中其他卷发/直发剂的限值。根据我院大量检验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烫发产品的标签标识较为混乱,存在检验结果与标签标识不符的情况。国标GB/T 29678-2013烫发剂中也对烫发剂中巯基乙酸及其盐类的使用范围做了规定:适用于受损类发质(敏感发质)的产品巯基乙酸含量应为2%~8%;适用于其他发质的一般用烫发产品巯基乙酸含量应为4%~8%;适用于其他发质的专业用烫发产品巯基乙酸含量应为4%~11%。实际检测中发现,存在一定比例的巯基乙酸阳性样品含量不在上述使用范围内,可能添加了半胱氨酸等其他卷发/直发剂作为还原剂。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第四章3.9巯基乙酸中有三种测定方法,分别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和化学滴定法,但三种方法均无法测定半胱氨酸等其他卷发/直发剂。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关于烫发产品中还原剂的检测方法较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886.75—2016食品添加剂L-半胱氨酸盐酸盐收载了食品中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测定方法,该方法为化学滴定法,重复性差,操作复杂,灵敏度低,且并不适用于化妆品基质。有文献报道了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N-乙酰-L-半胱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但同样不适用于复杂的化妆品基质。
因此,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后续的检测方法,从烫发产品中高效分离提取出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半胱胺盐酸盐等3种常用卷发/直发剂,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成为当今本领域研发人员的研亢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烫发产品中还原剂(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半胱胺盐酸盐)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烫发产品中还原剂的方法,该还原剂包括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和半胱胺盐酸盐;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标准工作液:精密称取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和半胱胺盐酸盐标准品,采用磷酸溶液稀释配制成一系列梯度浓度的混合有半胱氨酸、N-乙酰-L-半胱氨酸和半胱胺盐酸盐的标准工作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79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平车及其车体
- 下一篇:车辆储物仓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