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联半钢直接冶炼品种钢的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3398.6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7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韩雨亮;张永旺;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7/06;C21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22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联半钢 直接 冶炼 品种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联半钢直接冶炼品种钢的操作方法,针对中高碳钢种的传统增碳方法所体现出的缺点,利用双联后铁水成分、温度的优势进行工艺发明,采用双联后铁水直接兑入中高碳钢钢水的操作方法,根据转炉冶炼终点碳、锰、磷、硫含量来确定所使用的铁水量,在脱氧合金化过程中只加入需要的硅、锰系合金。出钢完成后,将双联后铁水直接兑入中高碳钢的转炉钢包内,吊入精炼工序进行合金化微调、升温,使钢水成分、温度、氮含量达到钢种的要求,即可上连铸进行浇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联半钢直接冶炼品种钢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冶炼中高碳钢钢种时,其含碳量控制一般采取“一次拉碳法”和“增碳法”两种方式进行。“一次拉碳法”方法是根据氧耗量及冶炼时间进行拉碳,一次倒炉碳含量及磷、硫有害元素均满足钢种需求。但是此种方法所要求的铁水质量较高,对磷硫有害元素有上线限制,一次倒炉符合率不高,需要进行二次补吹。补吹时终碳损失大,导致钢水中溶解的气体量增加,氮含量升高。
“增碳法”法是按低碳钢进行冶炼,然后在出钢过程中使用增碳剂按碳含量目标值进行增碳。同时,对于中高碳硬线钢而言,对钢液氮含量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在增碳过程中,若增碳剂氮含量较高,则加入增碳剂会带入杂质,污染钢水、碳吸收率也不稳定,钢液氮含量不符合转炉钢包钢水成分控制要求,会增加精炼工序的冶炼难度。
欧冶炉投产后,因采取了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炉温较传统高炉炼铁工艺高200℃左右,入炉原料中的Si被充分还原出来,导致铁水中硅元高于行业标准,开炉初期铁水中最高[Si]10.5%,最低[Si]1.2%,平均[Si]5.1%。我厂针对高硅铁水采用双联冶炼方法消化高硅铁水,通过第一次双联的铁水碳成分在0.90~1.98%之间,锰成分在0.30~0.80%之间,磷成分在0.050~0.075%,硫成分在0.032~0.045%之间,双联后的铁水成分较原铁水成分有害元素降低,同时双联后铁水温度在1400~1450℃较铁水温度高出20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联半钢直接冶炼品种钢的操作方法,可以满足中高钢碳、锰、磷、硫含量规格的目标及氮含量的要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联半钢直接冶炼品种钢的操作方法,其中关键点计算过程如下:
1).双联半钢碳成分在0.90~1.98%之间,替代增碳剂的加入量,取双联半钢碳成分在1.44%时,每1吨双联半钢在120吨中高碳钢水中增碳量为0.012%;
2).双联半钢锰成分在0.30~0.80%之间,替代部分锰系合金加入量,取双联半钢锰成分在0.55%时,每1吨双联半钢在120吨中高碳钢水中增锰量为0.0046%;
3).双联半钢磷成分在0.050~0.075%之间,双联半钢磷成分高出钢种技术要求,根据中高碳钢终点磷含量计算出双联半钢的加入量,取双联半钢磷成分在0.0625%时,每1吨双联半钢在120吨中高碳钢水中增磷量为0.0005%;
4).双联半钢硫成分在0.032~0.045%之间,双联半钢硫成分高出钢种技术要求,根据中高碳钢终点硫含量计算出双联半钢的加入量,取双联半钢磷成分在0.0385%时,每1吨双联半钢在120吨中高碳钢水中增硫量为0.0003%;
5).双联半钢钢包温度在1400~1450℃之间,双联半钢温度低于中高碳钢钢包要求温度>1500℃,根据热平衡计算钢包温度损失;取双联半钢温度在1425℃时,每1吨双联半钢在120吨中高碳钢水中降温5~7℃;
6).双联半钢在转炉冶炼环节进行脱氮,其氮含量基本在12~20ppm之间,根据转炉正常冶炼中高碳钢终点氮含量在35~40ppm之间,双联半钢完全满足钢种氮含量需求;
通过以上关键点计算过程,确定影响双联半钢直接冶炼品种钢的关键限制因素为钢包初始温度,双联半钢直接兑入中高碳钢包中吨位取决于转炉出钢终点温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双联半钢兑铁量×(5~7℃)=转炉出钢温度-出钢温降-1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3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