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脑磁图检测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异常神经振荡的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其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3451.0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3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胡业刚;王继军;张天宏;巫珺;赵远桥;唐晓晨;唐莺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5/245 | 分类号: | A61B5/24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脑磁图 检测 精神病 高危 综合征 异常 神经 振荡 方法 装置 处理器 及其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脑磁图检测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异常神经振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采用前驱综合征结构化访谈量表,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受试者进行精神病高危综合征评估;(2)根据评估结果获取对应的精神病高危人群的脑磁图数据,并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用于提高脑磁图信号的质量;(3)对经过预处理后的脑磁图数据进行时频分析,获取精神病高危人群的神经振荡异常频段;(4)对神经振荡异常频段进行脑磁图源定位处理,以获得最终的脑磁图检测结果。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装置、处理器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了本发明的该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精准的获取到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的异常神经振荡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成像技术和医学精神病学的疾病诊断评估的交叉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脑磁图检测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异常神经振荡的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通过促进大脑神经元组之间的交流,神经振荡与整合认知和感觉过程密切相关,在大脑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证据表明,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和异常神经振荡。然而,这些异常神经振荡的本质特征、发生机制以及临床适用性仍不清楚。研究者们已观察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态下的神经振荡异常,如低频活动增加和高频活动减少。此外,已经证明振荡幅度的减小伴随着θ频带处振荡相干性的减小。静息态反映了大脑一种自发的、内在的神经活动,即当被试在脑成像扫描期间保持放松且不从事任何特定任务时可以观察到这种活动。
近年来,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CHR-P)因其有着早期识别、预防和干预的优势,在精神病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精神疾病一般在早期阶段已有认知缺陷和部分临床症状。因此,识别CHR-P人群的大脑神经活动异常和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精神病研究的重点。然而,关于CHR-P人群的神经振荡异常的证据有限。时频分析是描述神经振荡特征的一种有效技术。通过比较CHR-P人群和健康人群的时频功率谱值,可以观察到发生异常神经振荡的感兴趣频带。然后,探寻CHR-P人群引发异常频带中的神经振荡信号对应大脑皮层中源位置。现有研究尚未解决该问题。脑磁图(MEG)是一种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功能性神经成像技术,且传感器获取的信号几乎不受头盖骨和头皮干扰的影响。由于MEG信号具有直接、干净、动态、安全和非侵入性记录的优点,MEG源定位方法可以成功识别振荡信号的位置。
因此,本发明专利申请即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相应的技术方案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01832,62072014),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SHDC2020CR4066),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项目(19ZR147780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项目(2020-FX-01)资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找出异常振荡频带及其在个体大脑皮层中的相应位置的基于脑磁图检测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异常神经振荡的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于脑磁图检测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异常神经振荡的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下:
该基于脑磁图检测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异常神经振荡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前驱综合征结构化访谈量表,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受试者进行精神病高危综合征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获取对应的精神病高危人群的脑磁图数据,并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用于提高脑磁图信号的质量;
(3)对经过预处理后的所述的脑磁图数据进行时频分析,获取精神病高危人群的神经振荡异常频段;
(4)对所述的神经振荡异常频段进行脑磁图源定位处理,以获得最终的脑磁图检测结果。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1)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未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3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