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伺服电机耐久测试的过程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34206.X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5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丁小健;王远航;汪凯蔚;王吉;梁超;唐敬;周健;陆树汉;莫文安;杨云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G01R31/34;G06F16/903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帅梦媛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电机 耐久 测试 过程 监控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伺服电机耐久测试的过程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上一次采集过程的结束时刻;判断当前时刻与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是否等于预设间隔采集时长,若等于预设间隔采集时长,则下发采集指令至控制器;若接收到控制器回复的模式切换完成指令,则发送开始采集指令至采集装置、以及发送查询指令至控制器和驱动器;若接收到采集装置发送的确认接收指令且采集到运行状态数据和数据包,则实时获取采集到运行状态数据和数据包对应的采集时长,并判断采集时长是否等于预设采集时长,若等于预设采集时长,则发送结束采集指令至采集装置、控制器和驱动器;判断数据是否采集成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伺服电机耐久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伺服电机耐久测试的过程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作为高端装备的驱动系统和关键部件,是实现装备机电一体化的核心纽带,应用广泛,在数控机床、机器人、工程机械和精密仪器等现代工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动力系统,伺服电机的耐久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耐久可靠性,故研究伺服电机的耐久可靠性十分重要,通过开展耐久寿命试验的方式评估伺服电机的耐久寿命评估是其中常用的研究手段,采集电机耐久测试过程中的全寿命周期数据是建立电机故障诊断、寿命预测模型的数据基础。相关技术中,电机耐久试验仅开展简单的电机运行直至出现异常,一般通过电机本身的故障报警、异响、异常停机判断电机故障,缺少过程监测,试验数据单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伺服电机耐久测试的过程进行监控的伺服电机耐久测试的过程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伺服电机耐久测试的过程监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上一次采集过程的结束时刻;上一次采集过程的采集数据包括电机的状态参数、控制器的运行状态数据和驱动器的数据包;
判断当前时刻与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是否等于预设间隔采集时长,若等于预设间隔采集时长,则下发采集指令至控制器;
若接收到控制器回复的模式切换完成指令,则发送开始采集指令至采集装置、以及发送查询指令至控制器和驱动器;开始采集指令用于指示采集装置获取电机的状态参数,查询指令用于指示控制器上传运行状态数据和指示驱动器上传数据包;
若接收到采集装置发送的确认接收指令且采集到控制器上传的运行状态数据和驱动器上传的数据包,则实时获取采集到控制器上传的运行状态数据和驱动器上传的数据包对应的采集时长,并判断采集时长是否等于预设采集时长,若等于预设采集时长,则发送结束采集指令至采集装置、控制器和驱动器;
判断数据是否采集成功,若数据采集成功,则发送测试模式切换指令至控制器,基于查询指令读取采集装置所获取的电机的状态参数;若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测试模式切换完成指令且读取成功,则对读取到的电机的状态参数、以及对采集到的控制器上传的运行状态数据和驱动器上传的数据包进行保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控制器完成当前耐久测试循环,在完成当前耐久测试循环后,控制电机加速至正向最大速度,并保持匀速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未接收到控制器回复的模式切换完成指令,则下发采集指令至控制器,若仍未接收到控制器回复的模式切换完成指令,则再次下发采集指令至控制器,若第三次仍未接收到控制器回复的模式切换完成指令,则结束程序,并发送报警邮件至指定邮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未采集到驱动器上传的数据包,则下发查询指令至驱动器,若仍未采集到驱动器上传的数据包,则再次下发查询指令至驱动器,若第三次仍未采集到驱动器上传的数据包,则结束程序,并发送报警邮件至指定邮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数据是否采集成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4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