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生菌的高效发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4665.8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4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珍益;周国华;陆惠刚;周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38;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鑫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益生菌 高效 发酵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益生菌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益生菌的高效发酵方法,包括: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活化;之后将菌种移种到第一液体培养基中扩培;之后将菌种移种到第二液体培养基中发酵;第二液体培养基至少包括磷酸二氢钾0.6‑1.4质量份、硫酸锰0.015‑0.035质量份、硫酸镁0.03‑0.07质量份、氯化钠0.6‑1.4质量份、氯化钾0.15‑0.35质量份以及水1000质量份;在发酵过程中,向第二液体培养基补充磷酸二氢钾、硫酸锰、硫酸镁、氯化钠以及氯化钾。本申请通过初始时加入适量无机元素之后分批补充的方式,减小了过量的无机元素对益生菌生长的抑制问题,改善了益生菌的发酵效果,使益生菌能高效的发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益生菌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益生菌的高效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定殖在人体内,能够调节人体某一部位(如肠道)的菌群,调节人体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的微生物。益生菌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益生菌种类繁多,如乳杆菌、双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等。其中,双歧杆菌是一种人体常见的生理性益生菌,能够促进营养的吸收,使人体更加健康。双歧杆菌属共分成34个不同的种,长双歧杆菌是双歧杆菌属中最常见的一种。
目前,相关技术中,需要先将保藏的益生菌通过发酵培养的方式增殖,之后再用于益生菌产品的生产中。益生菌的发酵培养通常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基一般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以及无机元素等。
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操作在实际发酵培养时,液体培养基中物质的加入量一般都是过量的;这样可以支持长时间的发酵培养。然而,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无机元素的过量会抑制益生菌的增殖生长,从而影响了益生菌的发酵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益生菌的发酵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益生菌的高效发酵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益生菌的高效发酵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益生菌的高效发酵方法,包括:
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活化;
将经过活化的所述菌种移种到第一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培;
将经过扩培的所述菌种移种到第二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到成品;
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包括牛肉浸膏3-8质量份、葡萄糖12-20质量份、乳糖4-6质量份、蛋白胨5-10质量份、柠檬酸三铵3-6质量份、磷酸二氢钾0.6-1.4质量份、硫酸锰0.015-0.035质量份、硫酸镁0.03-0.07质量份、氯化钠0.6-1.4质量份、氯化钾0.15-0.35质量份、吐温-80 0.4-0.8质量份以及水1000质量份;
在发酵过程中,向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补充磷酸二氢钾、硫酸锰、硫酸镁、氯化钠以及氯化钾,并控制第二液体培养基pH在5.5-6.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初始时加入适量无机元素之后分批补充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小过量的无机元素对益生菌增殖的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益生菌的生长情况,提高益生菌的发酵培养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磷酸二氢钾、硫酸锰、硫酸镁、氯化钠以及氯化钾在第二液体培养基中的初始加入量均为最终加入总量的40-60wt%。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了无机元素在培养基中初始加入量以及最终加入总量的质量比值,即优化了无机元素初始加入量和补充量的配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益生菌的发酵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包括:
S1、取菌种按体积比为1:(8-12)的比例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置于36.5-37.5℃无氧的环境下活化32-40h;
S2、将经活化的菌种按照55-65cm2固体培养基接种300mL液体培养基的接种比例移种到第一液体培养基中,之后置于36.5-37.5℃无氧的环境下扩培10-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4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