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7961.1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3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容容;王富贵;张根云;张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M17/007;F25B4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汽车空调 系统 制冷剂 充注量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多种使用场景下均达到最佳制冷效果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试验方法,将样车放置于环境模拟实验舱中,并设定实验舱内环境温度;设定样车的电动压缩机转速、冷凝器进风风速、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流量,同时调节空调面板至全冷吹面外循环风量最大档;启动发动机,开始加注起始充注量的制冷剂;当空调系统高低压和空调出风口温度平衡时,以25g/次充注;直至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发生突变,此时的制冷剂充注量为最佳充注量。采用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发生突变这一判定条件,可以直接得出制冷剂充注量的最佳充注量,有效防止用户在多种场景下使用空调制冷时,不会因为制冷量充注不合理导致空调制冷效果差、电池能耗变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汽车空调的制冷效果提出了高要求,而冷媒充注量是否合适对汽车空调的制冷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标准号为QC/T 658-2000汽车行业标准中,没有明确有任何测量方法来检验汽车空调系统内制冷剂量,使汽车空调系统满足空调降温标准前提下进行试验,实际操作中如果用此方法来进行空调降温试验,不能有效的发挥空调系统最大制冷能力,准确度得不到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名称为《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注量测量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2003992 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设定汽车空调工作状态时的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和湿度;步骤B:起动发动机,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抽真空保压,以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泄漏,若无泄漏,则开始加注制冷剂;步骤C:待发动机进出水温度平衡在85℃-90℃之间开始进行充注量试验,记录并绘出汽车不同工况下、某个冷媒填充量下的汽车空调系统高低压力曲线趋势及空调出风口温度平均温度趋势,压力和温度平衡后再进行下一个加注点;步骤D:当空调高压压力比稳定时上升200kPa以上时,从已充注量减去200kPa对应的制冷剂量,获得最佳充注量。上述方案中只针对传统汽车的空调系统即燃油车的空调系统,只涉及对乘客舱的冷却,随着社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新能源电动汽车呈井喷式增长,而随之发展的就是电动汽车上的空调系统。电动汽车上的空调系统与传统汽油车有很大的区别,很多车除了需要给乘员舱制冷外,还需要给电池冷却,结构较传统车复杂很多,如果冷媒充注不合理,不仅会导致制冷效果差,还会导致开空调时耗电量高,影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续航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多种使用场景下均达到最佳制冷效果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试验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样车放置于环境模拟实验舱中,并设定实验舱内环境温度;
B)设定样车的电动压缩机转速、冷凝器进风风速、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流量,同时调节空调面板至全冷吹面外循环风量最大档;
C)启动发动机,开始加注起始充注量的制冷剂;
D)当空调系统高低压和空调出风口温度平衡时,以25g/次充注;
E)重复步骤D),直至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发生突变,此时的制冷剂充注量为最佳充注量。
上述方案中,采用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发生突变这一判定条件,可以直接得出制冷剂充注量的最佳充注量,可以有效防止用户在多种场景下使用空调制冷时,不会因为制冷量充注不合理导致空调制冷效果差、电池能耗变高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充注量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样车放置于环境模拟实验舱中,并设定实验舱内环境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7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