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盐有机废水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6857.7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3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陈广升;奚梦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铭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7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鼎立东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1 | 代理人: | 朱慧娟;李芙蓉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废水 臭氧 催化 氧化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盐有机废水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包括:臭氧氧化池、臭氧催化氧化塔和臭氧催化剂。臭氧氧化池的内部底壁上布设有臭氧进气管,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内部设置有布气盘,臭氧催化氧化塔与臭氧氧化池连通,臭氧催化剂的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底端开口,顶端密封,臭氧进气管和布气盘上均设置有臭氧催化剂,臭氧能够从臭氧催化剂的底端开口进入臭氧催化剂内部。实现臭氧的无泡曝气及催化氧化,大幅降低臭氧氧化池内的臭氧投加量。管状臭氧催化剂在臭氧催化氧化塔内进行臭氧曝气和催化氧化,使臭氧催化剂表面形成的臭氧气泡与废水和臭氧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氧化反应,避免臭氧气泡碰撞聚结,使得反应更加充分,提高有机物去除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盐有机废水臭氧催化氧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废水量日益增大,且废水中成分复杂,往往具有高盐、高有机物、难降解、生物中毒等特性。对于有机废水往往采用生化法、高级氧化法等进行去除。
对于高盐、难降解、高有机物废水,生化法往往表现出不难受、微生物难以生长,而无法进行处理。因此,对于高盐有机废水或具有难降解物质的废水,一般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方法,以实现有机物的去除,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臭氧催化氧化方法的反应机理主要为:臭氧经催化剂表面生成氧化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有机物同时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继而有机物在催化剂表面被羟基自由基氧化,降解为小分子或矿化,以实现了污染物的去除。然而,催化剂多为颗粒填料,在曝气过程中气泡上升于球状催化剂表面、缝隙间碰撞聚结成大气泡,降低了臭氧、废水和球状催化剂接触的有效面积与时长,导致了臭氧利用率低、反应不充分、处理效果差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臭氧有效利用率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高盐有机废水臭氧催化氧化系统,解决了臭氧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盐有机废水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包括:臭氧氧化池、臭氧催化氧化塔和臭氧催化剂;所述臭氧氧化池的内部底壁上布设有臭氧进气管;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内部设置有布气盘,且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与所述臭氧氧化池连通;所述臭氧催化剂的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底端开口,顶端密封;所述臭氧进气管和所述布气盘上均设置有所述臭氧催化剂,且臭氧能够从所述臭氧催化剂的底端开口进入所述臭氧催化剂内部。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臭氧催化剂的侧壁厚度为顶端侧壁厚度的1~5倍;所述臭氧催化剂的侧壁厚度在2mm~20mm区间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臭氧催化剂的底端设置有安装部,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臭氧进气管和所述布气盘上。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安装部的整体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与所述臭氧催化剂的内部连通;所述安装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臭氧催化剂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臭氧氧化池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相对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开设高度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同;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开设高度为所述臭氧催化剂长度的1-1.5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臭氧进气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臭氧进气管沿所述臭氧氧化池的内部底壁的体长方向设置;相邻所述臭氧进气管之间留有间隙。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臭氧催化剂设有多个,沿所述臭氧进气管的体长方向间隔设置;任一相邻所述臭氧进气管上连通的所述臭氧催化剂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铭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铭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68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柜供电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