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4738.6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8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王君;张新亮;陈明阳;张帅;左志辉;于小博;杨金民;李晓龙;李长硕;赵长春;梁浩;武庆震;刘晓宇;刘新慧;张天枢;康丽丽;陈昕;孙再胜;夏士泽;张鹏;姜鹏;李东洋;赵琦;杨超;张凯;代国勇;邵聪慧;刘长峰;邱宏凯;郑研;岳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3/02;G01N3/56;G01N3/32;G01M15/04;G01M15/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验证 发动机 气门 机构 强度 考核 试验 方法 | ||
1.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试验用发动机进行燃烧测试;
S2:对S1所得的燃烧数据进行分析;
S3:进行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
S4:分解检查;
S5:进行考核试验结果评价;
S6:试验整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如下步骤:
S101:准备燃烧测试用所有用具,并安装缸压传感器、角标仪以及接线;
S102:按照发动机转速1000r/min-5500r/min,发动机扭矩间隔1bar进行万有特性试验测试,并记录台架及燃烧分析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如下步骤:
S301:进行试验前准备工作;
S302:调试试验条件;
S303:进行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1包括如下步骤:
S30101:测量所有试验用零部件的尺寸,确定满足零部件标准后,按照作业标准装配试验用发动机;
S30102:将试验用发动机安装于试验台架上,保证试验用发动机及试验台架工作正常,发动机不进行磨合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3包括如下步骤:
S30301:进行缸压测量,确定并记录初始缸压值;
S30302: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16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0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
S30303: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20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0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
S30304: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25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2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
S30305:将试验用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30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设定为120Nm,使试验用发动机运转1小时;
S30306:循环运行S30302-S30305共5次;
S30307:在6秒钟之内将试验用发动机转速降至10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降至该转速时的全负荷的20%—30%;
S30308:在6秒钟之内将试验用发动机转速升至5000r/min,将试验用发动机的扭矩升至该转速时的全负荷的20%—30%;
S30309:重复运行S30307-S30308共20次;
S303010:重复运行S30302-S30309共10次,且运行期间,每间隔50小时进行一次缸压测量,并在考核结束后再次进行缸压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验证发动机气门机构强度的考核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S5所述考核试验结果评价包括考核过程中评价以及考核结束后评价,其中:在进行考核过程中评价时,若试验用发动机的缸压值下降超过初始缸压值的30%,则中止考核试验,并拆解试验用发动机后检查试验用发动机无其他异常问题,则判定为气门机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考核结束后的评价时,拆解试验用发动机,而后对缸盖进气门侧以及排气门侧均进行渗漏测试,若发生气门漏液情况,则判定为气门机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若无气门漏液情况,则再次对气门机构各零部件进行微分测量,根据此时的测量结果及零部件磨损量结合S4的微分测量依据相关标准对气门机构各零部件强度是否合格进行最终判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47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海拔环境试验室安全防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耐水白水性弹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