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反向乘客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78431.3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4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马樱;卢俊文;朱顺痣;吴克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控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19 | 代理人: | 马肃;林淡如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反向 乘客 识别 系统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反向乘客识别系统,所述识别系统包括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模块、调整模块、评估模块、预测模块,所述服务器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所述调整模块、所述评估模块和所述预测模块连接;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对乘客数量进行检测,以实现对所述乘客数量的采集;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采集模块的角度进行调整,以实现对多个角度的乘客流量进行检测;
所述评估模块基于所述采集模块的数据,对反向乘客进行评估,并配合所述预测模块进行反向客流的预测;
所述预测模块根据所述评估模块的评估结果,对反向的乘客流量进行预测;
所述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单元和存储单元,所述采集单元对轨道交通的候车区域的乘客流量进行采集;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采集单元所采集的视频数据;
所述采集单元包括采集探头、以及一组支撑杆,一组所述支撑杆用于对所述采集探头进行支撑;所述采集探头用于对轨道交通的候车区域的乘客图像进行采集,以对进入所述候车区域的人流量进行识别;
所述评估模块包括评估单元和提示单元,所述评估单元根据所述采集单元的数据进行评估,以对反向乘客进行评估;所述提示单元根据所述评估单元的评估结果向监控者进行提示;
所述评估单元根据所述采集探头的视频数据,并对所述视频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进入采集范围中的乘客数量R;
其中,根据进入站台所述乘客数量R,若超过最大拥挤监控阈值后,计算上下行方向的不均衡指数F(R),不均衡指数F(R)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Ψ为最大拥挤监控阈值,其值与滞留站台现场的人数有关;R+为车辆正向运行方向的断面满载率;R-为车辆反向运行方向的断面满载率;
若不少于最大拥挤监控阈值,则根据下式计算反向乘客移动指数Reverset:
式中,Time1为在车时间;Time2为候车时间;Time3为反向换乘时间;
α为在车时间调整系数,其值与车辆运行图有关;β为候车时间调整系数,其值与当前时间与发车时间的差值大小有关;γ为换乘时间调整系数,其值与站点换乘所需行走距离有关;
其中,在车时间Time1根据下式进行确定:
式中,t1为车辆启停缓冲时间;t2为纯运行时间;
式中,Nt为乘客反向越乘的车站数;t0为车辆启停附加时间;
式中,tx为乘客在换乘区域的运行时间;Nt为乘客反向越乘的车站数;t0为车辆启停附加时间;
所述反向换乘时间Time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tstop为停站时间;n为乘客换乘次数;λ为换乘时间惩罚系数,其值与乘客的步行速度有关;τ换乘次数惩罚系数,其值与发车时间间隔有关;ni为乘客第i次反向换乘的换乘总次数;Ti,walk为第i次换乘时行走时间;Ti为第i次换乘时候车时间;
根据所述反向乘客移动指数Reverset的大小,以动态识别车辆的运输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反向乘客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单元包括触控屏、控制按钮和交互采集器,所述交互采集器用于对乘客在所述触控屏上的操作进行采集;所述触控屏采集所述乘客的指令,并触发与所述指令相对应的菜单;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触控屏的周侧并等间距的验证所述触控屏的周侧等间距的分布;其中,各个所述控制按钮分别对应不同的菜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84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高强度车架总成
- 下一篇:一种双光路双波长输出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