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3600.2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3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史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智禾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2 | 分类号: | B32B15/02;B32B15/18;B32B15/088;B32B15/09;B32B15/14;B32B9/00;B32B9/02;B32B9/04;B60R16/02;H05K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纯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专用线 电磁 屏蔽 纤维 制备 工艺 | ||
1.一种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纤维层的织造:采用不锈钢复合纤维一为经纱,以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银纤维为纬纱,采用织机进行复合混纺,织造得到第一纤维层;纬纱上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银纤维的配伍比例为1-5:1,经纱、纬纱的密度均为200-280根/10cm,厚度为0.5-0.7mm;
(2)第二纤维层的织造:采用不锈钢复合纤维二为经纱,以碳复合纤维为纬纱,采用织机进行复合混纺,织造得到第二纤维层;经纱、纬纱的密度均为240-300根/10cm,厚度为0.4-0.5mm;
(3)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电磁屏蔽纤维层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第一纤维层,内层为第二纤维层,将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粘合制得电磁屏蔽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复合纤维一由30%的不锈钢纤维和70%的涤纶纤维组成,所述不锈钢复合纤维一的细度为65tex,电阻为5.70Koh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由10%的碳纳米管纤维和90%的尼龙纤维组成,所述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细度为18tex,电阻为2011Koh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纤维由20%的银和80%的涤纶纤维组成,所述银纤维的细度为20tex,电阻为0.045Koh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复合纤维二由24%的不锈钢纤维和76%的涤纶纤维组成,所述不锈钢复合纤维二的细度为61tex,电阻为5.09Koh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复合纤维由60%的碳纤维、30%的涤纶纤维、10%棉纤维组成,所述碳复合纤维的细度为6tex,电阻为2865Koh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为平纹结构,纬纱上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银纤维的配伍比例为2.5:1,经纱、纬纱的密度均为240根/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层为平纹结构,经纱、纬纱的密度均为280根/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智禾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智禾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36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