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3600.2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3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史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智禾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2 | 分类号: | B32B15/02;B32B15/18;B32B15/088;B32B15/09;B32B15/14;B32B9/00;B32B9/02;B32B9/04;B60R16/02;H05K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纯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专用线 电磁 屏蔽 纤维 制备 工艺 | ||
一种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第一纤维层的织造:采用不锈钢复合纤维一为经纱,以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银纤维为纬纱,采用织机进行复合混纺,织造得到第一纤维层;纬纱上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银纤维的配伍比例为1‑5:1;(2)第二纤维层的织造;(3)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电磁屏蔽纤维层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第一纤维层,内层为第二纤维层。本发明所述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采用双层结构,优于单层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屏蔽效能,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通过合理的配伍方式和织物参数,使得电磁屏蔽纤维层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同时很大程度提升吸波性能,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专用线又称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裏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汽车专用线是汽车电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件,随着汽车电器的大量应用,以及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人们实际需求的产生,汽车使用的汽车专用线的使用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其实际使用标准也在进一步提升,以帮助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专用线,为了解决电磁干扰环境下、汽车专用线的电流传输性能会降低的问题,提高其抗干扰能力,会设置电磁屏蔽层,电磁屏蔽层是抗电磁干扰、治理电磁污染的有效手段,采用金属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金属纤维与合成纤维交织法制备的电磁屏蔽纤维层,屏蔽性能好,还具有柔软性和可纺性,备受青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材料单一, 能够屏蔽的电磁波频段有限。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屏蔽纤维层大部分是通过反射电磁波达到防护作用,易对附近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或对周围人体造成电磁损伤,且极易形成多次反射增益,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以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制备工艺简单,电磁屏蔽纤维层采用双层结构,优于单层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屏蔽效能,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通过合理的配伍方式和织物参数,使得电磁屏蔽纤维层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同时很大程度提升吸波性能,应用前景广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纤维层的织造:采用不锈钢复合纤维一为经纱,以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银纤维为纬纱,采用织机进行复合混纺,织造得到第一纤维层;纬纱上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银纤维的配伍比例为1-5:1,经纱、纬纱的密度均为200-280根/10cm,厚度为0.5-0.7mm;
(2)第二纤维层的织造:采用不锈钢复合纤维二为经纱,以碳复合纤维为纬纱,采用织机进行复合混纺,织造得到第二纤维层;经纱、纬纱的密度均为240-300根/10cm,厚度为0.4-0.5mm;
(3)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制备:电磁屏蔽纤维层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第一纤维层,内层为第二纤维层,将第一纤维层与第二纤维层粘合制得电磁屏蔽纤维层。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专用线电磁屏蔽纤维层,采用双层结构,外层为第一纤维层,内层为第二纤维层,优于单种电磁屏蔽纤维层的屏蔽效能, 且外层为第一纤维层时屏蔽效能要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智禾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智禾新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3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