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硬度的内啮合齿轮泵齿圈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9419.0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9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姜伟;焦生炉;连旭日;吴艳;王年;薛雷雷;杨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F04C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启冠智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659 | 代理人: | 刘明浩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硬度 啮合 齿轮泵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硬度的内啮合齿轮泵齿圈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锻造:选取原材料,根据图纸的形状和尺寸经过锯切,锻造成齿圈;S2、粗车:对齿圈进行粗加工,并初步成型齿圈上的孔及端面;S3、正火:在900‑950℃的环境下对粗加工的齿圈进行正火处理2‑3h;S4、调质:待正火处理完成后,将齿圈进行调质处理;S5、精车:待齿圈冷却至室温,对齿圈进行精加工并钻孔、攻丝。本发明通过齿圈加工工艺的设置,可以大幅提高齿圈的整体硬度,大大降低齿圈因频繁与内啮合齿轮啮合而造成的磨损,保证齿圈的整体使用寿命,便于用户对内啮合齿轮泵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可以降低用户频繁更换齿圈的成本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齿轮泵齿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硬度的内啮合齿轮泵齿圈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内啮合齿轮泵是采用齿轮内啮合原理,内外齿轮节圆紧靠一边,另一边被泵盖上“月牙板”隔开。主轴上的主动内齿轮带动其中外齿轮同向转动,在进口处齿轮相互分离形成负压而吸入液体,齿轮在出口处不断嵌入啮合而将液体挤压输出。
其中,齿圈在使用时,需要频繁的与主动内齿轮相啮合,因此,需要保证齿圈的整体硬度,但现有的齿圈加工工艺简单,导致齿圈加工出来的硬度较差,即齿圈容易被内啮合齿轮磨损,进而缩短了齿圈的使用寿命,不仅影响内啮合齿轮泵的正常使用,还容易造成用户需要频繁的更换齿圈,增加用户的成本维护。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硬度的内啮合齿轮泵齿圈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硬度的内啮合齿轮泵齿圈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的齿圈加工硬度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提高硬度的内啮合齿轮泵齿圈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锻造:选取原材料,根据图纸的形状和尺寸经过锯切,锻造成齿圈;
S2、粗车:对齿圈进行粗加工,并初步成型齿圈上的孔及端面;
S3、正火:在900-950℃的环境下对粗加工的齿圈进行正火处理2-3h;
S4、调质:待正火处理完成后,将齿圈进行调质处理;
S5、精车:待齿圈冷却至室温,对齿圈进行精加工并钻孔、攻丝;
S6、插齿:对齿圈插齿后,在200-300℃下回火定型2-3h;
S7、氮化:对插齿的齿圈进行离子氮化处理;
S8、深冷:对氮化处理的齿圈进行24h深冷处理;
S9、磨削:对深冷处理后的齿圈进行磨削,得到产品齿圈。
进一步地,所述S1中的原材料为氮化钢。
进一步地,所述S4中的调质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S401、将正火后的齿圈降温至500-600℃,保温1-2h;
S402、将齿圈加热至800-900℃,保温1-3h;
S403、油淬、回火保温。
进一步地,所述S403中的回火温度为500-700℃,保温时间为3h,保证齿圈的调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S5中的精车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S501、固定齿圈;
S502、选取主偏角车刀对齿圈外圆先进行外圆粗车,再进行外圆精车;
S503、选取前角为15°-30°车刀进行切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9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