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屋顶防滑用SM无纺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03842.3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5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胜;刘雨佳;张卫东;邱锦晶;孙伟峰;黄志国;袁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俊富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291 | 分类号: | D04H1/4291;D04H1/56;D01F8/06;D01F1/10;D06M11/72;D06M13/262;D06M15/11;D06M15/356;D06M101/20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屋顶 防滑 sm 无纺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顶防滑用SM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属于屋顶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制备纺粘无纺布原料,制备纺粘无纺布,制备熔喷无纺布原料,制备初级SM无纺布,后处理;所述制备纺粘无纺布原料,将低熔融指数聚丙烯,高熔融指数聚丙烯,海藻酸钠,抗氧剂1010,硬脂酸锌,紫外线吸收剂UV‑531,聚乙烯醇,增强剂,粘性剂,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均匀后得到纺粘无纺布原料;本发明能够避免SM无纺布在结合时不能完全粘合在一起,容易分层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高速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布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SM无纺布的耐磨性,强度和硬挺度,并且制备的SM无纺布生产成本低,易回收,环保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顶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顶防滑用SM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SM无纺布属于复合无纺布,是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的复合产品,具有强力高、过滤性能好、透气性能好、不含粘合剂、无毒等优点,目前主要用于医疗卫生劳动防护产品如屋顶、手术服、手术帽、防护服、洗手衣、手袋等。
相对于单独使用纺粘无纺布,SM无纺布在屋顶材料中主要作为防滑材料使用时的优点有:表面凹凸不平,防滑效果好,并且添加抗老化母粒,具备抗UV功能,避免长时间阳光照射导致的布面粉化。但是现有的SM无纺布有两种工艺,一种是SM热轧法,该方法加工的材料,其强度高,但是由于过轧机将材料完全融为一体,导致产品的布面光滑,只能靠单纯纺粘轧机轧点起到防滑作用,防滑效果甚微。另一种工艺是将熔喷层喷覆在纺粘层上面,不经过轧机热轧,但由于熔喷铺网过程中迅速结晶,导致熔喷层和纺粘层在结合时不能完全粘合在一起,容易分层,造成后加工过程中,由于两种无纺布材料强力等性能不同,拉伸张力也不一致,高速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布的情况,此外,由于熔喷无纺布的耐磨性差,强度不度,硬挺度不够,导致了SM无纺布的耐磨性,强度和硬挺度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使用热压粘合将两种无纺布粘合到一起,但是该方法会影响制备的SM无纺布的防滑效果,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种无纺布材料强力等性能不同,拉伸张力也不一致,高速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布的问题,也不能解决SM无纺布的耐磨性,强度和硬挺度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屋顶防滑用SM无纺布的制备方法,能够避免SM无纺布在结合时不能完全粘合在一起,容易分层的问题,还能够解决两种无纺布材料强力等性能不同,拉伸张力也不一致,高速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布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SM无纺布的耐磨性,强度和硬挺度,并且制备的SM无纺布生产成本低,易回收,环保性能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屋顶防滑用SM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纺粘无纺布原料,制备纺粘无纺布,制备熔喷无纺布原料,制备初级SM无纺布,后处理。
所述制备纺粘无纺布原料,将低熔融指数聚丙烯,高熔融指数聚丙烯,海藻酸钠,抗氧剂1010,硬脂酸锌,紫外线吸收剂UV-531,聚乙二醇6000,增强剂,粘性剂,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均匀后得到纺粘无纺布原料;
所述低熔融指数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25-35g/10min;
所述高熔融指数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800-900g/10min;
其中,低熔融指数聚丙烯,高熔融指数聚丙烯,海藻酸钠,抗氧剂1010,硬脂酸锌,紫外线吸收剂UV-531,聚乙二醇6000,增强剂,粘性剂,纳米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120-130:7-9:3-5:0.5-0.7:2-4:1-2:6-8:7-9:3-4: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俊富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营俊富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38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