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4418.0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0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奎;邢更妹;李娟;常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39/00;A61K39/39;A61K47/58;A61P35/00;A61P35/04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王晓凤 |
地址: | 10004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nct 肿瘤 抗原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后的氮化硼纳米颗粒负载Toll样受体激动剂R837,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水中超声处理构建氮化硼纳米颗粒
将硼酸和尿素按照1:3的摩尔比溶解于甲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在45℃下搅拌12h后混合溶液重结晶,对混合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白色结晶粉末,将白色结晶粉末置于石英管式炉中热解得到h-BNNs,再将h-BNNs溶解于水中得到分散体系,通过对分散体系离心、过滤后,利用探入式超声仪对分散体系进行水中超声处理,并将分散体系冷冻干燥制得氮化硼纳米颗粒;
步骤2,利用氮化硼纳米颗粒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制备BN@PVP
将氮化硼纳米颗粒溶解于水中得到BN溶液,向BN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形成混合物,搅拌16~18h,利用探入式超声仪对混合物进行水中超声处理后,再对混合物进行离心处理并洗涤至少3次,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后的氮化硼纳米颗粒BN@PVP;
步骤3,将Toll样受体激动剂R837加载至BN@PVP中制得BN-R837@PVP
将氮化硼纳米颗粒BN@PVP溶解于水中得到氮化硼纳米颗粒溶液,再将Toll样受体激动剂R837溶解于二甲基亚矾DMSO中后与氮化硼纳米颗粒溶液混合得到混合体系,将混合体系在45℃下搅拌12h后,对混合体系进行至少3次离心处理,去除未加载至氮化硼纳米颗粒上的Toll样受体激动剂R837后,得到负载有Toll样受体激动剂R837的BN-R837@PVP;
步骤4,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BN-R837@PVP进行测量,获取R837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确定BN-R837@PVP中R837的负载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甲醇水溶液中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利用石英管式炉对白色结晶粉末进行热解时,石英管式炉的温度不超过1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利用探入式超声仪对氮化硼溶液进行水中超声处理时,氮化硼溶液的温度为4~3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BN溶液的浓度为100μg/m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添加量为1mg/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BN@PVP的平均粒径为22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氮化硼纳米颗粒溶液的浓度为0.1mg/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在肿瘤BNCT治疗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在肿瘤BNCT治疗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激活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BNCT的肿瘤抗原制备方法在肿瘤BNCT治疗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增加肿瘤中CD4+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441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